云南省农科院科技创新助力粮食增产(图)
【导语·中国大田网】云南省农科院引入并成功“本土化”的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迄今在云南省14个州市推广1000多万亩,新增经济效益17亿余元,收获了大面积水稻生产增产增收的丰硕成果。目前,省水稻产业体系正大力推动机插秧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的示范应用。
粮食增产,技术的贡献功不可没。云南省农科院引入并成功“本土化”的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为我省赢得了小面积亩产、百亩连片亩产、万亩连片亩产3项全国最高纪录,迄今在全省14个州市推广1000多万亩,新增经济效益17亿余元,收获了大面积水稻生产增产增收的丰硕成果。
创新
5月中旬,云岭大地一片繁忙景象。抢抓节令,水稻开始了大规模的移栽。“察看大田是否平整、水层的深浅是否合适、秧苗素质如何,最主要的是确定栽插的秧苗数量。”春耕农忙之际,我省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负责人、省农科院粮作所水稻栽培专家杨从党研究员和其团队成员奔忙于田间地头,搞培训,作指导,解难题。风里来,雨里去,奔走于田间的农科专家的心愿只有一个:推广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让云岭稻农实现增产增收。
像盖房子一样种水稻,在外行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然而,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引入和成功“本土化”,让水稻栽培管理实现了“生育依模式,诊断看指标,调控按规范,措施能定量”,也让像盖房子一样种水稻的设想成为现实。
“就像现在盖房子要先搭好框架,再往里砌砖一样,水稻精确定量栽培亦如此。我们首先进行高产设计,即确定水稻品种在某地方的目标产量是多少,要获得这一产量需要多少有效穗、穗实粒数和粒重,这相当于建房子的框架。然后通过秧苗素质调查,有效分蘖叶位数,定量基本苗;根据目标产量需氮量、土壤供氮量和肥料利用效率,运用斯坦福方程准确计算肥料用量;在幼穗分化前,通过叶色诊断和分蘖数的多少来确定穗肥用量和施用时期,让水稻的生长朝着设计好的高产模式发展。只要实际值与设计值接近,就可以达到目标产量。”杨从党说,这项技术体现了较强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了对水稻生长发育的精确有序调控,让预先确定的产量目标成为现实。同时,由于该技术提高了关键环节的技术含量,还是一项省种、省肥和省工的技术。
技术的引进不难,难的是使技术本土化并创造出新的奇迹。通过因地制宜的再创新,杨从党带领的团队制定了适合我省不同生态区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模式。这一诞生于江苏的技术在云南得到提升和发展,为我省赢得了3项全国第一:在永胜县涛源镇创1亩以上小面积亩产1287千克的世界最高纪录;在永胜县期纳镇百亩连片一季中稻单产突破1000千克;在保山市隆阳区万亩连片示范亩产超过800千克。
应用
“去年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覆盖了我省除迪庆和怒江之外的14个州市,示范面积311.92万亩,生产粮食2.49亿公斤,平均亩产665.36公斤,对照平均亩产583.95公斤,平均亩增产81.41公斤,按每千克2.5元计算,增加效益6.23亿元,加权平均每亩节约成本48.26元,总共节约成本1.52亿元,累计增加经济效益7.75亿元,取得了较好的示范带动效应。”云南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副所长袁平荣研究员介绍。
在500米至2100米海拔的湿热籼稻区、干热河谷籼稻区、籼粳稻交错区、温暖粳稻区、冷凉粳稻区,水稻精确定量技术的应用,获得了亩产800千克以上的高产典型;在产量水平较低的稻区,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增产幅度更达到50%。同时,该技术的本土化应用,还突破了原来在江苏省研制的700千克/亩参数水平,在云南研制出产量水平为800千克/亩、900千克/亩,1000千克/亩乃至1300千克/亩的水稻参数。该技术被农业部指定为高产创建活动的主推技术,在全国有水稻种植的省份应用,其中云南是应用效果最好的省份之一。
从2008年至今,这项由云南省农科院、云南省农技推广总站等单位联合从南京农业大学引进后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稻作新技术,在全省14个州市累计推广1000多万亩,新增经济效益17亿余元,显现出高产、优质、高效、节本、增效的良好效应,2012年入选农业部农业主推技术。该成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拓展
在人工移栽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础上,杨从党团队正在努力将该理论拓展应用到优质稻丰产高效栽培、再生稻高效栽培和机插稻丰产高效栽培等领域。
“通过播种量、育秧基质、肥料施用等研究,探索培育适龄机插壮秧的方法;通过不同播种量、移栽密度等试验研究,确定机插稻适宜的基本苗;研究机插秧合理的肥料运筹比例;研究机插秧高产的水分管理模式。”目前,杨从党团队正在重点加强机插秧的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研究与示范。
“推广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是为了解决什么人来种田的难题。”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袁平荣坦言,目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妇女老人则留在家里种田,适龄劳动力缺乏。机插秧每亩节约用种0.5公斤,可节省种子钱23元。平常栽1亩需要4个工,每个工100元,合计每亩要400元,而现在机插秧只需2个工,比以前手栽少2个工,每亩省了200元。由于栽插量减少,机插和收割时都减轻了劳动量。目前,省水稻产业体系正大力推动机插秧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的示范应用。2012年全省机插秧示范面积15.6万亩,仅占我省水稻面积的1%,2013年为25.64万亩,比2012年增加了10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