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榆树:大力推进种植技术革新
五月的榆树,一片生机盎然。走在乡间的公路上,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刚刚出土还有些稚嫩的玉米苗,但从远处望去,已一片绿意葱葱;在水田区域,还能看到忙绿的农民驾驶插秧机在耙好的水田里插秧。忽然,一个很奇怪的景象近入记者的视野,在不远处的农田里记者看到还有一片片没有除茬的玉米地,但上面新出的玉米幼苗长势却特别的好,记者怀着好奇心与几位在地里忙碌的农民聊了起来。记者:“大爷,这玉米地怎么不除茬子啊,这样能行吗,不影响产量吗,这可咋伺候地啊”。来自新庄镇直隶村的张大爷乐呵呵但很神秘地和记者说,这是我们今年新采取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叫保护性耕作,用免耕播种机在原垄上种植,不用除茬,还能比常规种植提高20%左右的产量。
榆树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何亚荣跟记者说:榆树市坐落在世界黄金玉米带上,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素有“天下第一粮仓”之美誉。耕地大部分为黑土型,多属于中性和微酸性。一年中大于10℃的积温在2800℃-3150℃,无霜期135-145天,年降雨量500?-600?。气候条件、土壤条件适合种植玉米。玉米种植面积达430万亩,占粮食作物的80%左右。
多年来,由于大面积连作美系玉米品种,过量施用化肥,不注意种养结合,造成了耕地板结,土壤有机质不断下降,修复能力变差。1981年、2007年两次土壤普查对比显示,土壤有机质每年下降0.137g/kg。
为了保护黑土地,从2010年起,榆树市示范推广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 2013年全市推广应用面积达到70万亩,2014年增加到120万亩。长期推广玉米保护性耕作,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倡少耕作业、免耕作业,不但能促进土壤形成团粒结构,而且能避免破坏耕层,还能增强春季土壤保墒能力。每年可使土壤有机质提升0.03%,促进土壤可持续利用;有利于培肥地力。实行秋季收获高留茬儿(40?—45?),或机械收获秸秆全部还田,通过根茬或秸秆自然腐烂,逐步提高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防止土壤风蚀及流失。做到春季不整地、不动土或少动土,能防止土壤风蚀。秋季高留茬儿,或机械收获桔杆还田覆盖地表,防止表土流失。增强土壤蓄水能力。每年对休耕带进行30厘米以上的深松,尽量不动表土,不破坏表土结构。在降雨时,可保证水分充分浸入耕层,有效防止水蚀。
积极推广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不但增产节本,还具有生态保护功能。主要体现在留茬固土,秸秆覆盖减轻风蚀水蚀,深松蓄水保墒等方面;通过减少农机作业次数,降低燃油消耗、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秸秆还田可以滞留秸秆中碳的排放,秸秆覆盖具有增加有机质固碳作用。1公顷玉米秋季留高茬,相当于0.1公顷林地在涵养水分、保育土壤、防止沙尘等方面的生态功能。如果我市玉米保护性耕作发展到100万亩,就相当于造10万亩林地,生态保护总价值约达3.8亿元。
五棵树镇田丰农业合作负责人陈卓介绍,今年大部分农业农机合作社都采取保护性耕作技术,仅我们合作社就种植300多公顷。去年我种了100多公顷,产量增加了近两成。
榆树市2010年开始推广玉米保护性耕,在财力不足的情况下,每年拿出近300万元,向农户承诺,购买1台免耕播种机补助1万元,购买1台深松追肥机补助0.4万元,支持农户购买保护性耕作机械。5年来累计引进玉米免耕播种机681台,深松机640台,推广面积达到150万亩。同时,近两年又积极示范高光效技术,今年旱田和水田面积达到185万亩,以种植技术革新保护黑土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