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面偏松格局长存,国内植物油价格受压

来源:粮油市场报 陈艳军

近日益海嘉里公司宣布,金龙鱼食用油相关产品在全国率先降价,降幅达到10%。本次调价的主要有调和油、菜籽油以及豆油品类。至此,春节后业内一直不断的传言成真。

分析小包装植物油价格下调的主要原因,一是小包装植物油走货不畅,油厂库存居高不下,通过下调价格以求加快走货速度;二是散油价格持续低迷,小包装环节利润丰厚,其他品牌小包装植物油价格已陆续采取不同形式下调价格,为保持和扩大市场份额,主动大幅下调价格是企业的销售策略。

自2011年2月以来,国内植物油价格持续震荡下跌,主要植物油品种价格3年来累计跌幅达38%~ 41%。针对持续近40个月的下跌行情,业内普遍认为是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带来需求增速放缓;加之中央加大反腐力度,致使餐饮业消费增长缓慢,部分地区甚至下降。

但笔者认为,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国内植物油近几年供给增速大于需求增速,国内植物油基本面长期处于宽松格局。

人均消费高增长时期已结束

首先,中国食用植物油人均消费高速增长的时期已结束,国内植物油需求增速进入低增长期甚至零增长期。本世纪初,我国油脂消费需求刚性增长,城乡消费结构变化推动油脂需求快速增长。国内人年均植物油消费数量从8~10公斤增长到到近几年的24~26公斤。放眼全球,当前只有美国、日本等少数几个国家和地区人年均植物油消费数量高于我国。由于我国已处于人均消费量的高位水平,植物油需求增长空间已有限,整体呈稳中略长态势。在宏观经济不景气和中央加大反腐力度阶段,国内植物油需求增速甚至可能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此外,学术界认为,在人均GDP达到1000~3000美元阶段,人均植物油消费年均增长8.2%;在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以上后,人均植物油消费年均增长3.8%。而2008年以来人均GDP增长与人均植物油消费增长二者关联度越来越小,人均植物油消费几乎不再增长,这意味着“中国食用植物油人均消费高速增长的时期已经结束”。

其次,国内仍处于饲料养殖业的高速发展期,对植物蛋白的刚性需求仍保持在较高的年增长阶段,由此伴生的植物油数量已大于国内对植物油的年需求增量。以豆粕为例,作为主要的植物蛋白来源,目前我国对豆粕的年需求增量在300万吨以上,由此产生的豆油年增量在70万吨以上,约占目前国内年植物油消费数量的2%~2.5%,这已略高于目前国内年植物油需求增速。再考虑到棕榈油、油菜籽、葵花油等其他油脂油料年进口增量,国内植物油供需基本面明显呈供大于求的状态。

第三,当前中间环节蓄水能力基本为零。交易者往往发现,当行情上涨时,市场供给下降;在涨幅较快时,甚至出现卖方暂停报价的情况;而在行情下跌时,又到处是油,需求下降。

这主要是中间环节的蓄水和放水所造成。市场看涨时,中间环节大量囤货,使得在市场流通的有效供给下降;而在市场看跌时,除压榨厂正常的生产外,滞留在中间环节的囤货进入流通和消费,增加市场有效供给。

由于持续近40个月的持续震荡下跌,国内现货贸易商受到重挫,当前中间环节蓄水基本为零,需求方也多采取随用随购的策略,国内植物油库存压力集中在油厂,油厂为了避免胀罐维持正常开工,也不得不降价以求加快销售速度。

趋势性买点:原料价格见底

在国内植物油供给增速大于需求增速的情况下,预计国内植物油基本面偏空的局面将长期存在,抑制国内植物油价格。

当然,没有只涨不跌的行情,也没有只跌不涨的行情。在国内植物油基本面偏空的情况下,国内植物油价格的拐点只能是原料价格见底后持续上涨带来的输入性上涨。因此,以豆油为首的国内植物油市场,只有在CBOT大豆期价见底后,才能建长期趋势性多单。在此之前,只能维持底部区间震荡思维。

目前国内外大豆供给充足,只是由于定价权掌握在美国,才使得基金炒作美豆,国内供给偏紧推高CBOT大豆价格。但在美新豆上市后,这一理由将不在存在。预计届时CBOT大豆期价将回落到1100美分/蒲式耳以下,甚至跌至1000美分/蒲式耳。

随着原料价格向下,预计国内油粕价格也将回落。由于国内植物油价格持续下跌,向下空间有限,届时粕的跌幅要大于油。而在原料价格见底后,也意味着国内植物油趋势性买点的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