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剑雄:环保领域应防止科研功利化

葛剑雄:环保领域应防止科研功利化

前不久,年届七十的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政府参事葛剑雄,开着他的“微小型”电动汽车来到复旦大学参加“雾霾笼罩下的中国与亚洲——环境安全及科技、政策的应对”主题论坛。

这个每年全国两会期间以“爱放炮”闻名的“公共知识分子”又针对环保科研领域的“重大科学研究功利化”问题“放炮”。尽管论坛现场空调吹出的冷气冻得很多衣着单薄的听众直打哆嗦,但在大约两个半小时的论坛进行过程中,几乎没有人早退。

“现在环境领域一出现点问题,学者们就爱往全球变暖、温室效应上套。”葛剑雄一开场就拿一些国外学者的研究“开涮”,“说到北美气候异常,他就分析一大堆数据,讲一堆理论,最后说,那就是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的;现在到了中国,一说到一个什么环境问题,大家又都一窝蜂地往雾霾上套。”

“往雾霾上套”的一个好处是,政府对雾霾治理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你说一个什么现象对雾霾影响很大,要治理,你没准就能拿到科研经费、拿到赞助。”

葛剑雄说,现在在环保科研领域,要防止“重大科学研究功利化”问题的出现。他认为,科学研究“商业化”是一件好事,是将讲科研成果投入应用领域的好方法;但如果学者以功利的目的进行科研,甚至为了迎合赞助商的需求而“设计”科研结论,那就极大地损害了科学研究。

比如,一名研究台风的香港学者,近来接到了一笔来自美国某保险公司的赞助经费,对方希望从该学者的台风研究论文中汲取规律,借此重新设计自己在加勒比海地区的暴风险理赔产品。这样的研究,具有其独立性,又能为商业服务,是一个不错的科研“商业化”案例。

但另一些学者的研究,则更具“功利性”。葛剑雄说,有些学者拿了石油、石化企业的赞助,就“研究”产生了所谓的全球并未变暖、气候未产生变化的结论;还有的人拿了灾害类基金的赞助,就故意夸大研究结果、夸大灾害严重程度以迎合赞助商需要,并藉此中标,“到后来,即使研究出来的结果没那么严重,他也说灾害问题很严重。”

对此,葛剑雄建议那些经常会给学者提供项目研究经费的国家相关部门,在决定就某一个问题进行研究时,可以将资金一分为二,一部分用来进行“可行性研究”,另一部分用来请另一拨人从反面角度进行“不可行性研究”,“鼓励科学研究中的异端意见,怀疑和想象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动力。”(原标题:葛剑雄:环保领域应防止科研功利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