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监管"国八条"出台,完善食品质量标识制度
发表日期:2014-05-29 12:01AM 阅览次数: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昨日,国务院《2014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公开发布,《通知》指出,2013年的一系列部署和监管使目前全国食品安全形势总体趋稳向好。 但是,制约我国食品安全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自从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掀起中国食品安全冰山一角后,2009年国务院便开始下发《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方案》。同年,食品安全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之后年年被提及。 今年两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部署2014年重点工作时提出“三最”以保障“舌尖上的安全”: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 而人民网在今年三月的一个网上调查中,也显示“食品药品安全”仅次于“社会保障”和“反腐倡廉“,在网民最为关注的话题中排名第三。 今年的《通知》共分八大块35条,除了涉及奶粉、地沟油等常规问题外,还将规范网络销售婴幼儿配方乳粉、互联网”三无“食品、儿童及学校周边食品等近来新浮现的食品安全隐患纳入在内,并督促最近不断升温的食品安全责任强制险的落实。 转基因食品未标识不得销售 作者 邵海鹏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由于认证混乱和管理漏洞,导致“有机产品”认证标识领域鱼龙混杂,造假事件频现。目前有机领域过多流于概念炒作,因为真正的有机标准是很严格的。 为保证“舌尖上的安全”,中国政府出台严厉举措。5月27日,国办发布了《2014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下称《通知》),在第一部分的整顿重点中,位列前首的便是农产品质量安全。 其中,《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注意到,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园艺作物标准园、大宗食品生产基地等逐渐普及的新型生产方式被鼓励。 农资低效使用是病根 《通知》要求,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促进农药、化肥科学减量使用。之所以如此,主要在于中国在农资方面的使用粗放,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也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当然,依靠这种方式来获得粮食增产,则是不可持续的。 尽管中国粮食产量实现“十连增”,但为之付出的代价也同样巨大。2010年,环保部发布《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如果用COD(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来衡量污染源比重的话,农业超过工业成为最大的污染源。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常委、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在其2014年两会提案中指出,中国农业每年的化肥利用率只有30%~40%。农药只有10%~20%附在植物体上,其余都散落在土壤和水中。 日前,在“2014第三届中国国际农商高峰论坛”上,中国农业部总经济师钱克明指出,为保证粮食生产,所使用的化肥折算后,相当于每五斤粮食要用一斤化肥。“这超出国际公认安全线的一倍左右。” 共青团陕西省委农工部部长魏延安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低效使用是病根。农业生产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根源在于农资的利用效率不高。我国水稻单产跟日本差不多,但是氮肥用量是日本的三倍、韩国的两倍。 伴随城镇化,“十连增”后,中央高层仍然提出,要保证粮食安全。其中,安全不但包括总量,还有质量。2013年年末,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通过“产”和“管”两个环节,保证“舌尖上的安全”。 农资的使用减少,是否会影响到粮食安全?魏延安表示,这两者不是一个概念,农资减量使用,不是要“减少”,强调的是“科学”。 因为除了化肥以外,中国农业中灌溉、地膜、农药等传统农业要素投入的增速也比粮食产量的增速快得多。“提高农资利用效率,不论从农业、经济,还是从环保的角度,都势在必行。否则,将是不可持续的。”魏延安说。 食品安全在于信任 《通知》提出,大力扶持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推动肉、菜、蛋、奶、粮等大宗食品生产基地建设,引导小作坊、小企业、小餐饮等生产经营活动向食品加工产业园区集聚。 小、散、乱,这是中国农业生产的现状。这种方式,一方面,难以解决农产品的销售问题,也容易造成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周期性难题;另一方面,使得农业抗风险能力和生产效益不高,更为重要的是,在农业生产中,监管的成本过高。 魏延安提出,要从根本上扭转目前的不安全现状,关键点应该突出“三个抬高”。一是,生产门槛的逐步抬高;二是,违法成本的不断抬高;三是,社会的食品安全认知水平不断抬高。 如何加强“产”和“管”,2014年年初,农业部下发《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的意见》,在突出产地安全、生产安全、投入品安全、储藏运输安全四个重点的基础上,提出全程质量追溯、加强执法、专项整治三方面举措。 此外,《通知》提出,要完善食品质量标识制度,规范“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产品”、“清真食品”等食品、农产品认证活动和认证标识使用,规范转基因食品标识的使用,提高消费者对质量标识与认证的甄别能力。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认证混乱和管理漏洞,导致“有机产品”认证标识领域鱼龙混杂,造假事件频现。畜牧大集网首席经济分析师王忠强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目前“有机”领域过多流于概念炒作,因为真正的有机标准是很严格的。 为了获得安全食物,近年来,大城市郊区逐渐兴起务农热。社区支持农业(CSA)便是其中一种。基于信任,消费者与那些希望建立稳定客源的农民携手合作,建立经济合作关系,共同承担自然风险。 尽管绝大多数并没有去认证,消费者仍然愿意接受。王忠强说,主要在于认证成本较高,对双方都会造成经济负担。尤为重要的是,生产过程的透明,使得消费者很容易会对生产者产生信任,也就不在意是否去认证。 对于转基因食品,虽然有争议,官方早先也已经有严格规定,要求“未标识不得销售”。不过关于标识,甘肃省进行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去年,甘肃已经要求对转基因食品进行专区专柜销售,这在全国尚属首例。5月16日,甘肃省食药监局下发规定,要求对未落实的专柜(专区)责令整改,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停业整顿。这是配合上述规定设立的惩罚措施。 “无疑,规范转基因食品标识的使用,将保证消费者的知情权,更为主要的是,将选择权交给了消费者。至于是否愿意接受转基因,就由官方推动转变为消费者自主选择。此举也能够暂时消弭转基因争议。”王忠强说。 食品安全强制险兜底消费者利益 作者 马晓华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同时提出社会共治体系升级,构建企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和法治保障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 在经历过多次食品安全事件之后,中国的食品安全监管越加受到政府的重视,而且监管的步伐迈得更加坚定,无论是从市场源头治理,还是严格依法治理,乃至于社会系统治理,所有的措施都剑指食品安全治理现代化。 “食品安全监管的本质是解决市场失灵” 昨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14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下称《通知》)指出,今年围绕重点产品、重点行业,着力开展多个方面的治理整顿。 其中涵盖了婴幼儿乳粉、食用油、农村食品、儿童食品、过期食品、非法添加、非法宣传、网络销售和进口食品等方面。 “食品安全监管的本质是解决市场失灵,以上工作安排从监管政策和产业政策两方面入手,让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成为食品安全水平的决定性因素。一方面是监管政策的约束,一方面是产业政策的激励作用。” 国家行政学院副教授、博士胡颖廉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胡颖廉表示,《通知》从多个方面展开了治理整顿,一方面围绕食用农产品、肉制品、食用油、儿童食品等全社会关注的重点产品、重点行业,着力开展九个方面的治理整顿;另一方面,建立最严格的监管制度,真正做到“重典治假”。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滕佳材在国际食品安全论坛上表示,自成立国家食药监总局以来,截止到今年3月下旬,全国所有的省级监管机构和近半数以上的地市级的监管机构已经改革到位,县级机构的改革已经稳步向前推进,新的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另外,国人所关注的《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已经报请国务院审议,同时食药监总局还加强了对婴儿配方乳粉等重点行业、重点品种的监督制度的顶层设计,统一部署了对农村食品市场、儿童食品、保健食品等重点品种的综合治理和专项的整治。 “今年要求最大限度释放监管体制改革红利,完善从中央到地方直至基层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基层执法力量和规范化建设。关键是培养懂技术、通法律、善调查的基层执法干部队伍;加强基层执法规范化建设的重点是健全基层监管责任制、明确基层监管机构岗位职责、规范工作流程、实现监督执法‘标准化’、加强监管的技术支撑。”胡颖廉告诉本报记者。 社会、法治、保险多方约束 《通知》中指出,要建立“谁生产谁负责、谁销售谁负责”的企业首负责任制。也要引入欧美国家通行的食品质量安全惩罚性赔偿机制,让恶意违法者倾家荡产,倒逼企业落实产品质量主体责任。 在刑事责任方面,要求各级公安机关继续保持高压态势,严惩食品安全领域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同时加强食品安全犯罪侦查队伍即“食药警察”的建设,明确机构和人员专职负责打击食品安全犯罪。 另外,基层的监管一直都存在着一定的难度,《通知》要求各地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地方政府民生工程和为民办实事项目,加大“真金白银”投入支持力度。同时,将食品安全纳入地方政府年度综合目标、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和社会管理综合治理考核内。 同时提出社会共治体系升级,构建企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和法治保障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 在《通知》中,充分发挥保险的风险控制和社会稳定功能,确定在部分重点行业、重点领域试点食品安全责任强制保险制度,建立政府、保险机构、企业和消费者多方互动共赢的激励约束机制。 “食品安全责任强制保险制度,是要求食品企业都要交保险金,属于强制性保险,目前是属于试点阶段,尚未全面展开。主要是为了保护消费者,如果出现问题,可以用保险金来救助消费者,特别是企业如果倒闭之后,消费者没有人管,最后还是落到了政府头上。”胡颖廉对记者表示。 所以,如果食品企业出一次险之后,第二年的保险费用就要增加。但胡也提到,强制保险主要是针对守法的企业,如果不守法的企业,还有其他的法律可以约束。 目前,人保、华安、长安责任等十几家保险公司,在食品生产、加工、销售、消费各环节上都进行了积极探索,开发保险产品超过30余款。但是全面推开,还有待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