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季提前并非气候异常

中国科学报,2013-07-26

夏季过半,比起南方的高温,从6月起,北方很多城市却有些江南的味道,雨水不断甚至来的有些猛烈。山东等地的人们都在问:难道梅雨天北上了?

雨季提前、南方高温、台风提前登陆这些现象,让很多人联想到“气候异常”这个词。

是什么导致了北方降水增多,而南方高温不降?

华北降水增多 雨带北移

“华北地区从6月份开始,雨量就增多了,就地区而言雨季是提前了。”中国气象科学院研究员祝从文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华北地区的降水都是偏多的。但是华北地区的主汛期一般都是在7月下旬到8月上旬,因此对于主汛期的防范我们还不能松懈。”

就北京而言,人们也感觉到今年的雨量增多,尤其是7月初,既有强降雨天气,也有阴雨连绵的日子,不过祝从文表示,虽然北京地区的降水增多,但雨季提前其实是一个误区。“因为我国的夏季,从6月到8月降水发生在任何地方都是比较正常的。”他说。

人们往往会认为,只有在汛期降水才比较多,实际上这也是一个误解。汛期是降水比较集中的时候,比如长江地区的梅雨、华南的前汛期、华北的汛期。相对于这些概念,在此之前发生降雨较多,人们就容易认为雨季提前。

不过,祝从文也解释道,今年的情况确实有些特殊。雨带比较靠北,此外西南、四川盆地的降水也比较多,长江中下游,江南地区则是高温盘踞。

据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资料显示,近年来华北地区年降水量明显增多,2003年至2012年的10年中,仅有两年降水量少于常年,其余8年均比常年偏多。有专家认为,近年来伴随着东亚夏季风增强,我国东部夏季雨带出现北移,近几年的持续多雨说明华北可能已经开始进入降水偏多周期。

大气环流决定汛期

祝从文告诉记者,今年特殊的天气主要是由大气环流的调整造成。而南北方降水的形成,其大气环流的原因是相似的,但也有所不同。

大气环流是大气大范围运动的状态,一般是指具有世界规模的、大范围的大气运行现象,既包括平均状态,也包括瞬时现象,其水平尺度在数千公里以上,垂直尺度在10公里以上,时间尺度在数天以上。

某一大范围的地区(如欧亚地区、半球、全球),某一大气层次(如对流层、平流层、中层、整个大气圈)在一个长时期(如月、季、年、多年)的大气运动的平均状态或某一个时段(如一周、梅雨期间)的大气运动的变化过程都可以称为大气环流。

在我国南方,长江或者华南地区的降水从时间上可以以7月为界,“南方的降水主要集中在5月到7月之间。”祝从文说,“这个时期的降水是由于副热带季风的建立,此时,副热带高压从南海撤到西太平洋,南海夏季风建立就预示着中国主要的汛期降水开始。”

实际上,今年华南地区的降水从4月份就已经开始,而且也比较多。这都与副热带季风有很大的关系。

祝从文告诉记者,南部的降水实际上与北部的冷空气有很大关系。7月份前,从北边南下的偏冷气团在长江(华南)一带形成很强的西风带,而这股西风气流又会引导南下的冷气团与南边的暖湿空气交汇,就形成了长江以南的降水雨带。

随着大陆的加热引导气流向北移动,东西向温差加大,引导偏南风由南向北发展,这就开启了长江地区的梅雨天以及北方的降水。

台风提前扰动南部

6月底7月初之后,台风的季节就开始了。事实上,今年广东地区早在6月15日就拉开了今年台风季节的序幕。而今年首个超强台风“苏力”,在7月8日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9日上午8时加强为台风,仅12小时后加强为强台风,继而成为超强台风。12日“苏力”直扑台湾,13日登陆。给台湾带来一场狂风暴雨后减弱为强热带风暴登陆福建。在“苏力”给我国南部多地带来灾害性天气后,减弱离境。虽然多少缓解了南部高温,但也造成人员伤亡。

随着西风带北上,热带西太平洋地区的对流加强就容易形成台风,顺着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就可能从其西北方向登陆我国。祝从文说,“苏力”离开后,新的台风也正在形成。

因此,祝从文表示,我国南部的降水主要由季风和台风两个因素造成,但是它们带来的降水很难影响到北纬40度以北地区。

“这是因为副热带高压气流很难到达北纬40度的位置。”他说,“北部的降雨主要是由西风带的波动导致。但环流之间的变化都是有内在关联的。”

冬季环流预测夏季趋势

2013年冬末春初,人们都感觉到了冬天的不舍离开和春天的脚步缓慢,这些变化是否影响了整年的气候,带来了夏季丰沛的降水?

祝从文表示,全年不同季节的天气系统都或多或少地有些联系,并且其中的关系也很复杂。冬季的环流特征的信号或多或少会在夏季体现出来。因此,也可以依据这些联系做短期气候的预测。

国家气候中心和中国气象科学院都参与了夏季气候形势的会商,在3月份,专家组就给出了今年汛期主要的降水偏北的结论,预测降水将主要集中在华北、山西、内蒙古等地,而长江地区会出现伏旱,西南降水也会偏多。“到目前为止,天气与预测的形势还是比较吻合的。”祝从文说。

那么,冬季的哪些气候特征可以作为参考,预测夏季气候的趋势?祝从文举例说,比如今年冬季的厄尔尼诺现象及其后期的发展,也就是赤道东太平洋海风的变化,此外也要关注欧亚大陆的积雪情况。而冬季风的强弱,也可以相应判断出夏季风的趋势,冬夏季风的关系基本是反相的。“如果报对了季风,那么主要降水带的区域和位置就基本可以判断准确”。

另外,预测气候也包括气候模式的预测,比如海洋、大气与陆地之间的相互耦合,这些信号是具有持续性的,“以此建立一个气候系统模式的模型计算出夏季的气候模式,这也是具有参考性的。”祝从文说。

但是,这些相关性,每一年的清晰度都不同,有些年份,这样的相关性比较模糊,那么相对预测难度也会增加。

降水增多折射全球气候变化

近年来我国北部降雨增多,北方也经常出现强对流天气,也多少缓解了北京等缺水城市的旱情,同时,今年的“桑拿天”也没有过于强势的出现。

这种天气的变化,与全球气候系统的改变是否有关联?祝从文也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对于类似的说法,也进行过相关的研究。

东亚地区的气候与全球的气候系统,尤其是北半球的环流变化,长时间、大尺度的调整是联系在一起的。

在2012年,北方地区的降水极强,整个雨带都在北部,而今年也有类似的降雨特征。而1979年到2000年之间,我国汛期的主要降水带主要在长江一带,而今年,这一地区的“四大火炉”已有抬头之势,就是受到降水减少的影响。

祝从文介绍,近些年,全球的年平均温度呈现了逐渐变暖的趋势,但是夏季,在俄罗斯贝加尔湖地区、我国的内蒙古地区的温度变暖的趋势都呈现出减缓势头。这一地区就是西风带气旋活动的中心,一旦这里变冷,产生气旋的概率就会增加,受到这些气旋的影响,我国北方、华北地区的降水就会增多。

不过,祝从文也坦言,贝加尔湖及内蒙古地区为何会降温,与全球变暖有何关联,这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