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农民能否撬动现代农业?
位于中山市民众镇的全省首个大学生创业农业孵化基地,首批33个团队,近七成已经进入园区,他们以高端的项目,现代运营方式,首展作为“新型农民”的风采。孵化基地首期规划175亩,经评审通过的创业者可获得1至3年的入园孵化资格,免费使用农田和孵化基地设施,并享受水电补贴、创业扶持奖励、10万元额度的小额担保贷款贴息、岗位补贴、社保补贴等扶持政策。此外,该孵化基地还将聘请创业指导专家为创业者提供免费创业咨询服务。
副市长杨文龙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大学生创业农业孵化基地,要为“人才进村”打通一个有效的渠道,为中山乃至整个广东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一个革新型的“支点”。
村里来了大学生农民
5月7日,毛毛细雨浸润着散发着青草气息的农田。民众镇新建村中山市大学生创业农业孵化基地里,何乐成在精心呵护自己播下的创业“种子”。
1992年出生,何乐成一脸稚气。从火炬职业技术学院机械专业毕业。“五一”劳动节当日,他带着项目正式进驻基地。“与进工厂打工相比,这块土地以及土地上生长出来的东西,对我更有吸引力。”何乐成说。
来自黄圃的何嘉良,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也是因为兴趣,促使他转行。
何嘉良大学专业是园林园艺,毕业后曾在一家中山本地知名的地产公司,从事园艺工作。中山农业孵化基地的创设,点燃了“潜伏”于他心中的激情。他独自组织项目参加了比赛,最终获得通过。
在入驻的园区的大学生中,也有标准的“农二代”,张炯良便是其中的一位,他和朋友组成的三人团队,共“承包”了9亩地,主要孵化榄仁和秋葵。
“作为‘农二代’,进入园区创业将更有优势。”张炯良告诉记者,他的父母亲从事农业有20多年的历史,并在小榄、江门等地均有基地。
和张炯良一样,来自民众的尤建文也是标准的“农二代”。尤建文父母在民众已经从事20多年的农业。如今在农业孵化基地,尤建文也拿到了3亩地,主要用来种植灵芝、木耳以及食用菌类。
这个基地的管理者,也是年轻的大学生。在民众镇水利所临时腾出的几间办公室里,大学毕业不久的黄俊杰是其中的一位。
黄俊杰说,这只是一个临时的办公室,基地准备在园区里自建一幢小型办公楼,到时方便大学生创业者交流沟通,并在管理处设立市场营销等服务部门。“都是年轻大学生,无论是理念还是沟通方式,都会方便很多。”黄俊杰说。
村里进来了大学生农民,在民众新建村已经引起了 “轰动”。“现在大多数大学生毕业后宁愿选择在工厂做工,也不愿意从事农业。”民众镇党委书记李磊坚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表示,为了吸引大学生从事农业,解决“有地无人耕”,民众镇也想了不少办法,但效果并不明显。
大学生创业农业孵化基地,已经为大学生进村,打开了一条通道。首期孵化基地面积175亩,已经吸引了33个大学生创业团队。黄俊杰介绍,目前近7成的项目已经进场。
(文章来源:广东农业信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