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农企业要成为农业科技创新主体

随着科技创新在农业和农村发展中重要性的不断提高,涉农企业作为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已经成为一种主流趋势。基于我国农业产业进入发展新阶段、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构建的背景,本课题着力于企业开展涉农企业科技创新问题研究。

涉农企业开展农业科技创新的制度背景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过分依赖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这不符合科技创新主体的一般规律。不同科技创新主体的培育和壮大不仅受到科研体制的约束,也会受到产业发展阶段不同的影响。伴随着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的进行,我国企业开展农业科技创新经历了从无到有,到向占据主体地位的逐步演变。

从农业产业化发展阶段来看,企业在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中科技创新中的地位明显不同;传统农业阶段,企业尚未出现在农业生产体系中;现代农业阶段,企业与非政府组织加入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特征明显。

从不同农业产业领域与企业开展农业科技创新情况来看,企业农业科技创新的能力总体呈现出逐渐加强的趋势;不同农业产业领域中,企业开展农业科技创新的能力不同,其中以农副食品加工行业最弱。

发达国家企业开展农业科技创新的经验分析

(1)在创新主体方面,美国、法国、英国和德国等国家企业的科技创新投入都占很大比例,企业始终居于创新主体的地位。

(2)在创新模式方面,美国是产学研结合型农业科技创新模式,法国是链条式环保型农业科技发展模式,英国是政府引导型农业科技创新模式,德国是信息化生态型农业科技发展模式,但这些国家的农业科技创新体制都分为农业科研机构体系和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两大部分,创新主体分为政府、学校、农业协会和农业企业四种类型。

(3)在科技创新的影响因素方面,财政投资与补贴、税收优惠、自主创新的预算管理模式、企业投入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企业开展农业科技创新的现状分析

(1)企业在农业科技创新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但科技创新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畜禽良种项目中,企业承担的农业项目盈利能力和固定资产形成能力最强,科技创新的经济效果较为显著;在促农增收、农民培训等方面的社会效益比较突出。但目前我国企业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企业依托的科技平台层级较低,国家级科技平台数量较少,仅占科技平台总数量的17.73%。43.16%的项目承担企业尚没有设立专门的研发机构,企业的研发投入相对较低。企业科技成果不突出,绝大部分企业没有获得过国家或省部级科技奖。

(2)我国涉农企业中设立了科技研发机构的企业比例较低,而且呈现下降的趋势;设立研发机构的涉农企业科技活动仍然偏少。

2000~2010年,设立科技机构的涉农企业占全部企业的平均比例为20.05%;2010年涉农企业中设立科技机构的企业占涉农企业的比例为20.10%,比全部企业的平均比例低7%(27.60%)。开展科技活动的涉农企业数占涉农企业数比例呈下降趋势,该比例从2000年的33%下降到了2010年19.34%,2000~2010年该比例的平均值为28.79%。

(3)我国企业开展农业科技创新的基础条件较差,科技创新的能力远低于其他行业。

涉农企业科技研发机构的仪器和设备原值占全部企业研发机构的机构仪器和设备原值比例(7.1%)远远低于涉农企业数占全部企业数的比例(16.34%)。涉农企业研发机构人员占全部企业研发机构人员的比例为6.67%、涉农企业研发机构人员中的拥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人员占全部企业机构博士和硕士人员的比例为5.01%。较差的基础条件导致涉农企业新产品工业价值、新产品营业收入分别占工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非常低,在2008年以前均处于10%以下的水平,直到2009年刚超过10%,2010年涉农企业工业总产值中新产品工业产值和营业收入中新产品收入的比例最高水平也分别比全部企业的平均水平低5.79%和5.19%。

(4)我国企业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严重不足,创新产出水平不高。

涉农企业农业科技创新的政府资金投入不足。企业自筹经费占有主导地位,企业自筹经费占经费筹集总额比例逐年增加,从2000年的82.62%增加到2007年的88.17%。政府资金只占很少的比例,2007年仅为1.86%。涉农企业科技人员的配置比例一直明显低于全部企业的平均水平,而且其技术开发机构的科技人员数量近年来没有明显的增加。涉农企业的发明专利数、有效发明专利数占专利申请数的比例远远低于全部企业的平均水平,仅为18%。

(5)企业开展农业科技创新主要依赖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进行协同创新,企业独立开展科技创新的情况较少。

在涉农企业R&D经费外部支出中,对研究机构支出与对高校支出之比约为1:1,均占总R&D经费外部支出的35%左右,而企业独立开展科技创新经费支出不到30%。这说明企业开展农业科技创新时对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同等依赖,需高度依托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进行协同科技创新。因此,目前我国农业创新的主体仍然是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企业只居于次要地位。

从行业比较上看,在农副食品加工行业中,涉农企业依托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进行协同创新更为明显。

(6)在创新模式上,我国企业开展农业科技创新模式以技术改造和技术引用为主。

目前,我国企业科技创新的模式主要有技术改造、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购买国内技术四种类型。2000~2010年,涉农企业技术改造经费支出总额和技术引进经费支出总额占到了创新经费总支出的90%以上,而用于消化吸收和用于购买国内技术的经费支出占创新经费总支出的比例不到10%。由此可见,我国企业开展农业科技创新的模式主要是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

企业开展农业科技创新的影响因素

课题组通过选取1994~2010年涉农企业的科技创新数据,构建混合回归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企业开展农业科技创新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结果发现:

(1)涉农企业人力资本投入与农业科技创新产出存在正相关关系。这表明涉农企业科技活动人员的比例越大,企业农业科技创新的活动能力就越强,科技创新成果越多。

(2)涉农企业经费投入与农业科技创新产出存在正相关关系。这表明涉农企业的新产品开发经费比例越大,企业农业科技创新的活动越强,科技创新成果越多。

(3)在创新模式上,消化吸收和购买国内技术更能促进科技创新产出的增加。消化吸收经费比例与企业农业科技创新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涉农企业消化吸收经费比例越大,企业农业科技创新的活动能力越强。

促进企业开展农业科技创新的政策建议

(1)涉农企业应成为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涉农企业在推进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中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并将逐步成为农业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最终逐步成为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

(2)支持涉农企业加快培育开展科技创新的研发机构。根据市场需求和农业产业发展需求,涉农企业积极组织技术研发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高产、优质、高效、低耗的技术,为市场提供更具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3)加强涉农企业与农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协同创新。目前,涉农企业应积极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合办、合作等形式开展协同创新,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来源,从而增强企业市场的竞争力。随着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协同创新的不断深入,为涉农企业更快成为独立的农业科技创新主体积蓄力量。

(4)加大涉农企业科技创新的人力资源投入和研发经费投入。政府部门和涉农企业建立科技人才的激励机制,加强涉农企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培养一批农业科技型企业管理骨干;通过支持企业主持或参与承担农业科技项目等方式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充分发挥市场和产业需求对农业科技进步的导向和推动作用,鼓励和积极倡导涉农企业增加对农业科研的投入。

(5)政府营造企业开展科技创新的良好宏观环境。为尽快使涉农企业成为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应加快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制和机制,制定相应的财政、金融扶持政策,扶持、引导涉农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