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an:赋予“种质”资源新的能力,使之创造财富
管理学大师德鲁克在定义企业家创新时说:创新是赋予资源一种新的能力、使之创造财富的一个过程。我只是在资源前面加了一个定语:“种质”。德鲁克接着说:“事实上,创新本身就创造了资源。在没有赋予经济价值之前,每一种植物皆为杂草,每一种矿石皆为岩石,青霉素霉菌是一种有害的细菌”。
为了赋予种质资源新的能力,使之创造财富,我们有好多工作可做,有好多张“牌”可打。按照种质资源创造财富的过程,我将其划分为前育种阶段、育种阶段、种子生产营销阶段、客户与消费者阶段。种业作为产业链的前段与高端,种业价值链涵盖了众多环节和众多的单位及个人,主要环节包括育种、生产营销和消费。
应当强调,每一个环节都不是孤立的,不同的环节、不同的单位和个人如果进行“整合”,都会发挥出远超过单个环节、单个单位所能发挥的作用和效果。换言之,种业的研发和营销都不应该是孤立的,都应该面向消费者进行纵向及横向的整合。当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已是价值链的竞争,种业也不例外,种业企业应当建立与保持全价值链的优势,在种业价值链的核心环节拥有竞争优势。
1、前育种阶段
前育种阶段的工作包括种质资源的发现、搜集、鉴定、保存和种质资源创新。按照国家有关种业商业化有关政策的说法,商业化育种体系要脱离科研机构,而前育种研究主要由科研机构承担。这在实践上恐怕是行不通的。前育种研究与育种研究并没有明晰的界限,从事育种研究就必然进行前育种研究。从种资资源的发现、搜集、鉴定、种质创新到种质资源派上用场,育种人员没有一个环节可以缺位,如果缺位就无法明确所需并得到所需材料。即使有专门从事各种材料搜集、鉴定的人员和工作成果,育种人员也得拿来种种、看看,更不要说信息交流不畅和材料交流困难了。
广义的种质资源远超过育种人员手头里现有的材料,手头的材料只是大海里的一滴水。拥有不竭的资源可能需要将眼光放开、视野扩大、心中有谱,并且对生产、生活实践中的现象和问题敏感,以满足人们群众的需求为出发点对各种种质资源进行发现、搜集、鉴定和材料创新。在前育种阶段赋予种质资源以新的价值可考虑以下几个(不限于)方面:
1)加强种质资源信息的搜集和交流,他人的研究成果为我所用。种质资源信息搜集的重点包括各种抗性鉴定、品质测定和亚基构成、审定数据、推广情况、营养成分、亲本构成及血缘关系等。
2)注重鉴定。别人说的再好,也得自己种一种才知道在当地到底怎么样。在与各种材料亲密接触的过程中,其优缺点才会真正有所认识。亲密接触各种材料是发现和创新的源泉,谁跟谁配有赖于此。
3)利用好手头的材料。自己一亩三分地里的材料自己要心中有数,目标集中在少数骨干材料上,其中包括有苗头的高代品系。对于一亩三分地中出现的异常和特殊现象要保持敏感,这往往是下一个改造的目标和重点。关注一亩三分地与周围农民田间品种的差异,与农民田间品种相比,如果没有某种优势,该材料就失去了利用价值。
4)发现和创新。不要指望种质创新由其他的科研机构来完成,科研机构的科研与实践脱节。育种人员必须自己动手进行材料的创新,在搭建桥梁亲本方面,只有由育种人员搭建的桥梁亲本才能兼顾丰产性和适应性,一句话,那就是才实用。表现全面的材料往往稀缺,但各种偏才不难发现,利用偏才对兼具丰产性和适应性的品种进行回交,相信能创造真正属于自己的较为理想材料。创新不必惊天动地,一点改进就能解决大问题。
5)材料交流、交换与合作。首先要有合作精神,有付出才有回报,尊重他人与尊重自己是统一的。在与他人进行材料交流、交换与合作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他人的权利,这也是放大自己所拥有材料价值的机会。有的人死抱着自己的材料不放,最终只能是闭门造车、夜郎自大,成为一个孤立的系统。其次,要有“奥林匹克精神”,要有一个公平材料交换与合作的机制,我找不到合适的词就暂且用这个词吧。我个人提倡助人为乐,但不赞成“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人性是自私的但也是有公道存在的,做事情“公允”比较好,所以应当像保护自己权利一样保护他人权利的前提下展开合作,使材料的价值得以迅速实现和放大,使之服务于社会。
2、育种阶段
育种阶段包括杂交组合配置、育种方法和流程、选择与测试。
1)杂交组合配置。杂交组合配置是育种最精彩、创新最活跃的方面。这方面的论述很多,也存在很多见解。我今年的一个可能不太切实想法是针对丰产性、适应性均较好的推广品种的若干缺点,有针对性选择若干偏才对其回交,选择其后代的理想个体再聚合杂交。产生上述想法主要是因为难以找到同等的丰产性、适应性均较好的对手亲本,如果有这样的亲本就没有改良的必要性了。而如果对手亲本不具备同等的丰产性和适应性,那就势必会造成该品种丰产性和适应性的下降,造成顾此失彼的局面。简单的说,除了一锤子买卖外,我准备做点持久战的尝试。
2)育种方法和流程。所谓流水线式育种(Pipeline)是与育种方法分不开的,单个育种人员也能是一个Pipeline。其实Pipeline不光在育种方面有,在其他行业也有,如在医药行业的Pipeline指的是其产品的体系,是包括研发、生产、产品组合、包装等在内的体系。Pipeline的精神是简化与高效,且以需求为导向以价值为出发点。单就育种来讲,每个育种人员和育种单位都可根据自己情况设计简化与高效的育种方法及流程,我认为具备简化与高效特征的都可成为Pipeline,“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庞然大物的恐龙灭绝了!具体到小麦育种,我赞成在F2选择单株,采用F3-0的做法,在此基础上进行若干变通。
3)选择与测试。这是育种中另一个充满魅力的地方。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出现出乎预料或各种表现不一致的情况,这是“好事”,按照德鲁克的说法,这是创新的来源。出乎预料包括意外成功、意外失败和意外的外部事件,意外事情意味着有可能产生重大变化,反应得当即为重大机遇。不一致是事实如何与应该如何/假设之间存在差异或不协调,包括各系统之间的不一致、现实与假设不一致、认知与事实不一致等。不一致是应采取行动的信号,通常人们会保留表现好的系统淘汰表现不好的系统。至于认知与事实不一致则有可能是新理论、新知识的源泉,当认知改变了的时候,事实并没有发生变化,但其意义却不同了。对于育种人员来说,与育种相关的外部事件同样应当引起关注,这也许会找到一个外部的发展机会。
3、种子生产营销阶段
种业创造财富的过程不仅包括育种,也包括生产营销。没有生产营销,种子的价值不能被传播、传递到田间地头,不能成为餐桌上的食品。育种人员经常苦恼的事情可能是有好的品种却没有好的市场,“酒香还怕巷子深”,所以搞研发的不要忽视营销的作用。有关“育繁推一体化”的提法在营销学上就是一个过时的观念,还停留在“推”、“推销”的阶段,忽视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理念。以市场为中心、以消费者为中心就不会经常出现库存“亚历山大”的情况了。我认为种业营销应当真正树立“价值”理念,以选择品种价值、价值点起始,合理确定目标市场,进行品种价值的传播、传递活动。同样,应从价值链角度确立品种的营销价值链优势,兼顾4P确定其价值组合。
4、客户与消费者阶段
我认为种业特别是小麦品种的研发、生产营销是与消费者相脱节的,人们在选购大米时还注意品种的不同,在买面粉时则难以辨别不同品种面粉的区别,即使有强筋粉与普通面粉之分,人们仍是一片模糊。我认为小麦粉应向专门化发展,应满足消费者差异化、个性化的需求。作为一个小麦育种人,我个人对市场上所能买到的馒头越来越不满意,“没啥嚼劲”,根本不“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