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 公众满意率17.8% 《中国民生调查报告·2014》今发
法制晚报讯(记者 王婷婷) 今天,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社会调查中心和社科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中国民生调查报告·2014》,报告显示公众最担心的食品安全问题为假冒伪劣,其次为违规使用添加剂、农药残留、过期变质和转基因。近半数受访者对政府食品安全工作表示不满意,选择很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只占17.8%。
乳制品 消费者仍不放心
去年10月至12月,上海交大舆情研究实验室社会调查中心采用国际上通用的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CATI)系统,针对中国35个城市居民展开调查,累计获得8500多份有效样本,涵盖总报告(综合民生调查报告、幸福感调查报告)、分类报告(教育、食品安全、生态环境、医疗、社会保障)、热点话题、专题研究四个方面。
调查发现,受访者对所在城市食品安全情况整体一般放心;认为乳制品,蔬菜水果,肉及其制品,水产及制品,饮料、酒,食用油的安全问题比较严重;假冒伪劣、违规使用添加剂、农药等残留物超标是受访者最担心的3类食品安全问题。
受访者认为食品安全最大的隐患存在于生产加工环节;近1/3的受访者遇到过食品安全问题,其中以过期、假冒伪劣、卫生不达标食品情况为甚;受访者对政府食品安全工作的整体满意度较低,政府执法不严被认为是食品安全问题突出的最主要原因。
转基因 近四成人不清楚
转基因食品产生之后,在国内外一直存在很大争议。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社会调查中心通过大规模问卷调查,发现受访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担心显著低于假冒伪劣、违规使用添加剂等其他食品安全问题,表示担心转基因食品的受访者比例最低。
这一结果可能与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了解程度较低有关。调查显示,对转基因食品不清楚、不了解的受访者最多,高达39.0%。
就对转基因有所了解的消费者来说,其接受度也很低,完全接受的受访者仅占0.9%,比较接受的受访者占12.7%,持中立态度的受访者占14.6%;而完全不接受和不太接受的受访者总共占32.7%。
总体来讲,受访者中不接受转基因食品占多数,说明对转基因食品消费者尚存在疑虑,且表现出了较高的警惕性。
调查还显示,女性对转基因食品的了解低于男性,接受程度也低于男性;年轻群体对转基因食品的接受度高于中老年群体;大学本科生对转基因食品的了解程度较高,大专生对转基因食品的接受程度较低;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对转基因食品的了解程度最高、接受程度最低;收入水平越高,对转基因食品接受度越低。
修法案 出问题加重问责
国务院昨天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和薄弱环节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讨论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
会议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
会议指出,保障食品安全关系每个消费者切身利益。修订食品安全法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高度重视。修订草案重点作了以下完善。
一是对生产、销售、餐饮服务等各环节实施最严格的全过程管理,强化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完善追溯制度。
二是建立最严格的监管处罚制度。对违法行为加大处罚力度,构成犯罪的,依法严肃追究刑事责任。加重对地方政府负责人和监管人员的问责。
三是健全风险监测、评估和食品安全标准等制度,增设责任约谈、风险分级管理等要求。
四是建立有奖举报和责任保险制度,发挥消费者、行业协会、媒体等监督作用,形成社会共治格局。
会议决定,修订草案经进一步修改后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