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州市10万亩粮食高产稳产高效综合示范项目体质增效
【导语·中国大田网】崇州市于2012年底启动10万亩粮食高产稳产高效综合示范项目。如今,以水利渠系和农村道路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摘采、浇灌、收割实现机械化打下了基础;而一批有技术、会管理、懂市场的“农业CEO”,解决了“谁来种地”的难题——这恰好是崇州农业提质增效的“秘密武器”。
走进崇州市隆兴镇,柏油路两侧的农地规则平整,块块大小等同,地与地之间由2.5米宽机耕道路或1.5米宽作业道路间隔开来,农业机械可直达每一块地。渠随路走,每条道路旁边都有一条三面硬化的水渠,渠内清水潺潺。
这是崇州市10万亩粮食高产稳产高效综合示范项目的一期建成区。这个2012年底启动的项目,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也是成都千斤粮、万元钱粮菜高产高效基地核心示范项目。
在项目建设初期,崇州市就划定了道路“红线”,以水田网格化、田土平整化、灌溉设施化为标准,建设“路相通、沟相连、渠成网、旱能灌、涝能排”的网格化标准农田。如今,在已经建成的3.36万亩区域范围内,原本大小不一的耕地被整治为22.5亩的作业格田,并建成机耕道路、作业道路、连接主干道和灌溉农渠等基础设施,以便机械化耕作;宽窄不等的水渠引水进园区,再依托斗渠、支渠等层层引水入田。
在隆兴镇黎坝村,杨福明和马均站在地里,不时指导农耕机如何操作——杨福明是当地农民,而马均是四川农业大学水稻所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杨福明“掌管”着黎坝村合作社的600亩地。自从村里成立了合作社,“会算账”的他便竞聘上岗,成为合作社的当家人。在政府的支持下,他引入优质新品种进行规模生产,引来企业进行订单式收购;80%的农作可做到机械化,解决了农村现有劳动力不足的难题,效率也更高。
效果是明显的。自从他上任以来,合作社共进行了三次分红,仅去年每亩就分红800多元,对于未直接种地的村民来说,这就是一笔纯收入。
以水利渠系和农村道路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摘采、浇灌、收割实现机械化打下了基础;而一批有技术、会管理、懂市场的“农业CEO”,解决了“谁来种地”的难题——这恰好是崇州农业提质增效的“秘密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