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越做亲缘关系越近

如果我不是搭着“黄淮”的品种(亲本)一起来做今年的小麦杂交组合,光用北部冬麦区的品种(亲本)做北部冬麦区的组合,可能还真得没有组合可做了。因为,在保障组合、后代(品系)要有一定较高产量水平的前提下,可利用以产量为中心的当家亲本太少了。值得利用的当家亲本少的可怜,少得程度不出两个背景的材料:一个是农大189和农大189背景的材料;另一个是轮选987和具有轮选987背景的材料。其它背景的材料只是在一些性状上的修修补补,对产量没有太大的贡献。

农大3338和农大3338背景的材料,我和相关单位育成了一批品种,这批品种有它自己明显的特点(适应性好),但它们的产量水平与京411、中麦175是一个产量层面上的,没有出现太大的突破。自农大189和轮选987的组合后裔品系(种)出现以后,这类材料把现在的(京411类)产量水平提高了一个明显的档次。所以,我们在不抛弃基本产量性状育种的前提下,组合和组合的亲本不能跑偏,跑偏了可能得到的是某些性状的改变,但产量不会有太大的提升,甚至还会退步。

得济于我在几年前用了一些“黄淮”麦区的亲本(品种),现在这些材料的后代已经都到了较高世代,其中还出了一些较有“起色”的组合(品系)例如农大211/新麦9号//良星99、农大211/良星99、农大189/周麦18、农大3970/济麦22、00594/藁麦2018等。有了这一批材料,有时我甚至不用出去搜集亲本了,自己在家里就可以解决几乎近期所有的组合问题。为什么敢这么说呢?因为近些年,也搜集来了一些亲本,但这些亲本种植到我这里的表现后我发现,可以让我利用的理由不多。这样也就造成今年组合的简单,组合的亲缘关系越来越近了。

组合做完了,我粗略的数了数,单交和复交加在一起也就是百十来个组合,所有利用的亲本总数不超过35个。

我将明白了——中心组合或亲本出现了。

可能,小麦与玉米不同,好的组合就是不要太远的亲缘关系,就是不用差异太大的生态类型,而在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和较相似的生态类型时,表现出的性状差要有一些,特别是目标性状差异。

还有一些亲本,虽然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但血缘里已经揉入了亲缘关系较远的材料,如周麦18/农大189。这个组合的后代拿到河南进行利用,甚至在与周麦类结合,也已经不叫做近亲杂交了。而这种杂交方式,还会导致更多优良性状的再度结合,甚更容易。

有时,特别是今年我一直在想,就配制一个组合能不能出东西?在若干个备选组合中,那个组合属于这类组合?且出的东西在产量表现方面还不能是一般的东西,为什么?

结果我发现,这个组合落在了(农大189/周麦18)F7,和(农大3970/济麦22)F4的两个后代品系组合上。我并不是根据它们各自亲本的知名度选定了这个组合,而是基于两个品系的综合现状表现。两个品系,由于农大3970也是农大189的后代,所有看似近缘,但实际相差巨大。这个组合被看好的理由很简单,就是出于它们具备良好的株叶形表现和高产框架聚集以及超越自身生态区的广适性等,这些是在今后的小麦育种中追求所必须的。

其实,这么想、这么设计,或这么推断的更重要意义在于它会令我们对这类材料的更多关注与全方位的利用。没有特别的关注,就不可能有深入全面的了解;没有深入全面的理解,就不可能有针对性的利用;选择也是如此。

今年的组合配制比较轻松,组合配制的数量还是不多,但感觉不错,几乎是揉入了这一个循环年来的所有想法,和包括北部冬麦区和“黄淮”麦区的区域类型。是啊,看似亲缘关系近了,但辐射的面更广了,优良的性状更容易结合了或不易被拆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