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的倒伏

高产与倒伏是一对矛盾,这对矛盾在今年又会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因为今年大部分小麦种植地区都出现了少有的“丰相”。这“丰相”代表了较大的群体,代表了较大的“穗重”。

低产的麦田永远也不会发生倒伏,即使是出现了一些极端天气现象,如风雨交加和较大的降雨、较大的风时。因为它们没有较大的群体和较高的穗重。高产麦田就容易发生倒伏,即使是风调雨顺、甚至是无风无雨时,也会发生“点片”的倒伏,这是经验观点,是老生常谈。

前些年,刘广田老师还年轻时,评价高产和倒伏总有一句最经典的话:麦子似倒非倒或麦田里有点片倒伏才是高产的象征。

刘广田老师说的这种现象我们在十年前见到过一次。那就是农大211在南郊一块二十几亩的菜园地种植时我们见到的。这些我在以前的博文中说过,这块麦田最终的产量(实打)是每亩1380斤。这个产量,把指导小麦栽培的黄曾番老师都“吓了一跳”,因为太高了,在北京地区没有见过。

当时麦田的表现就接近了“点片倒伏”。原本农大211也就是75厘米左右的株高,但在那里它长到了约85厘米,有些找不出农大211的模样。当时我们在麦田边上看着,有不敢动一动这个群体的心里,因为担心我们不小心的一个举动,会使得全麦田的麦子都倒掉——是看着邪乎啊!

今年这种现象——“似倒非倒”和“点片倒伏”,可能性又出现了。

这是小麦高产年的象征。也就是说,没有倒伏发生,没有点片倒伏发生,没有似倒非倒的现象发生之年绝对不是小麦高产之年。

在这里,有人会跟我说,种植一些矮秆的品种不就行了吗,不就不会发生倒伏了吗?恰恰不是,这种年份的高产不是一般的高产,是会超出我们想象的高产,矮秆品种办不到。我估计,今年一些较高秆的品种假如没有出现大面积(连片)的倒伏,好一点的品种比矮秆品种每亩产量高出二三百斤容易。

所以,在今年这样的年份,我们别怕倒伏,就看它怎么个倒法儿,倒伏时间的早晚。当然了,我们也绝不希望人为的、无标准的超大播量和春季不分时期、不分群体状态、不分品种和土地类型的肥水猛攻而造成的倒伏。

倒伏和高产就是一对矛盾,矛盾不存在时,高产也就没有指望。不同的是,我们把“高产”定成什么指标?就在“黄淮”,小麦每亩800?我们听说过了,是否还能更高一些呢?我想就看今年的了。或许有戏;或许不是点片。

对于小麦生产来说,我们不过分的追求过高的单产,高而稳和安全应该是始终的目标。但偶尔的高产,超高产也有好处,它能够检验出不同小麦品种的产量潜力,更能够让我们发现当一个小麦品种的产量到达极限时而暴露出的主要限制因素。这个限制因素有了,我们干小麦育种接下来就有的干了,就不再盲目了。

或许,通过今年的表现、包括病害发生的表现,今后的小麦育种真的会又回到必须把株叶形考虑在先的“株型与高光效”育种,同时不是过分的降低茎秆,而是在有适当植株高度的同时,提高茎秆的抗倒能力;通过小麦群体结构(通透性)的调节,解决一些包括纹枯病在内的,没有、或抗源不足的小麦育种和生产上的问题,使接下来的小麦育种和小麦生产都有路可走。(不说了,又跑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