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玉米霜冻害

(1)选择适宜品种掌握当地低温霜冻发生的规律,选择生育期适宜品种,使玉米播种于“暖头寒尾”,成熟于初霜之前;相同生育期品种,应选择籽粒灌浆脱水速率快的品种。

(2)抗寒栽培选择抗寒力较强的作物或品种,采用能提高作物抗寒能力的栽培技术。

(3)灌冻水可在预计有霜冻出现的前两天傍晚灌水,增加土壤水分,增大近地面层的空气湿度,减缓夜晚地面长波辐射的散热程度。另外,湿土比干土的热容量和导热系数大,可延缓近地表温度的降低,保护地面热量,提高地层气温1-3℃。

(4)喷水防霜喷水防霜的原理:沟、河或池塘的水温度比结冰玉米叶片的温度稍高,当结冰叶片被喷洒冷水后,叶片出现微升温,叶细胞和组织结构受损伤程度明显减轻,甚至可以解除冻害。操作方法:进入霜期后,坚持每天清晨到田间,用手触摸检查玉米叶片是否出现结冰。若出现结冰,可于早晨太阳出来之前,用喷雾器在叶片上喷水防霜(不可用温水)。此法适用于不同苗龄的冬玉米防霜。

(s)熏烟防霜在霜冻来临前两小时,在上风口点燃能产生大量烟雾的物质,如秸秆、柴草、锯末等,改变局部环境,降低冻害损失。一方面,烟雾本身有一定热量;另一方面,在玉米近地层形成烟雾,使大气逆辐射加大,一般能使近地面空气温度提高1一2℃。但此法会污染大气,适于短时霜冻或价值较高的玉米田使用。

(6)遮盖防霜用稻草、杂草、尼龙薄膜等覆盖作物或地面,既可防止外面冷空气的袭击,又能减少地面热量向外散失,一般能保证覆盖物下温度比气温高1一3℃。寒流来临之前还可在苗周围高培土,重点保护生长点,过后再扒开,也能降低晚霜冻影响。

用60-90厘米宽的地膜或农膜,割断成3 - 4米长,两端用150200厘米长的拱片裹紧,两人操作,一人一端,将裹紧的盖膜顺播种行方向盖在玉米苗上方(只盖顶,两侧空着)。盖膜高度以玉米叶片接触不到盖膜为宜(叶片与盖膜相距10厘米)。拱片两端削成尖桩形,入土10-15厘米。霜期结束后,将盖膜收好,下年再用。此法适用于不同苗龄的冬玉米防霜,拱棚高度可根据玉米不同生长期的高度来调整。

(7)利用地膜增温效应改善防霜微环境采用地膜覆盖栽培的冬玉米,破膜放苗后,破膜口暂时不用盖土。这样,白天膜下土壤、水分和空气吸收的热量,夜间和清晨就不断从破膜口释放出来,使玉米苗周围空气保持较高的温度,能减轻霜冻为害。霜期结束后,用细土将破膜口盖好,以利增温、保水、保肥。此法适用于冬玉米苗前期的防霜。

(8)施肥防霜霜冻来临前3-4天,在玉米田间施厩肥、堆肥和草木灰等,既能提高地温,又能增加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地力。增施磷、钾肥,可增加玉米抗冻性。

(9)风障防霜在霜冻来临前,在田间向北面设置防风障,阻挡寒风侵袭,减免作物受低温霜冻的危害。由于防风障背风范围有限,该方法适合于小面积地块。

本文章来自中国生态农业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