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育种

很早就接受AB群的观点,也就接受了循环育种的理念,既然国外那么过硬的品种都是用这种方法选出来的,那一定也错不了,我想现在可能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这个观点,认为这个是正确的,但知道后能否实施还是另外一回事,包括我本身也是这样,一直还是传统的经验育种,按照传承下来的方式,只是少许改变地进行,这种育种方式最终的结果是让人心里很没有底,一种一对一的改良,就是人家出来好的东西了,我们就去改,改好了就了有品种,尽管我不否认这种方式也能出品种,也可能出品种的速度相对的还挺快,但最终还是有许多的问题,就是我们永远只会跟在人家后面去追赶人家,很少有能创新的自有特色,长时间的持续会让人心里很迷茫,有时不知道哪里是方向。

为什么很多人知道循环育而没有去实施呢?可能一听见循环就感觉那规模要很大,投入要很多,或许要很多人才能完成,实际不上不是这样,这个循环我想可大可小,如果你能确定个方向,最关键的问题也就解决了,比如,就想改335类的父本,那就可用508、696、335类的父本相互改良,然后就用6WC来测,接下来就是多点鉴定,从中选出良株进行再选择与稳定,最后形成一个新的资源,同样用这个材料来检验6WC类相互改良的材料,从中最后选出最理想的材料,再进行到下一个轮回,这只是个例子,你可以有自已的循环内容,但是从目前看改335父本、母本这个例子也很有实际意义,一但你的二个群建立起来,你可以接纳更多的先锋类种质进入到你的群中去循环,所以在群建立之初也不一个是很多个材料交织在一起才觉得有信心,相反高质量的二、三个系就可能成为一个主要的群来循环。

除了先锋类种质外,早熟地区可以形成德美亚类种质的循环,可者如果自已的实力不足,那也完全可以形成一个早熟的兰卡群,以此来应多诸多的A类种质,现在看育种群体做大不是目标,真正的是要做精,出东西,那才是重点!

无论是怎么循环,最终一个就是要选择一个测验种,我们想想我们从事了这么多年育种,是不是还是利用人家的东西来检测我们自已创制的资源?我想绝大多数人都是这样,还没有形成一个自已的测验种,用人家的东西来测自已创制的,最终只是说我们成功了一半吧?如果我们能创制出自已的测验种,也可是说是一个很大的成功,反过来说我们只要努力创制出一个好的测验种育种就成功了,这样想是不是觉得育种也是很轻松?。

循环育种的模式:

1.可组建窄群,不要太多,原理还是群内有强杂种优势的资源改良就是构成核心种质的基础

2.可自交也可回交,我个人观点就是回交一次,这样一旦选出有理想株可能稳定性相对要好。

3.后代分熟群体要大,最少也应在5000株,秋季根据材料表现可选200-300株,这个根据个人情况而定。

4.海南入选穗形成单行,用测验种测。

5.春天多点鉴定,入选材料找到原种子,重新分离。

6.然后再重复第3个步骤。

7.最后创制出新材料。

8.用此材料来测验对应群的改良,如此循环,交互前进。

经过几个轮回的选育,可稳定一批有信心测出来的种质,也积蓄一些常规育种零星而不系统的育种方式所达不到的内在。

循环是一种方法,可大可小,早循环,早充实!

全文发表在搜狐博客:长胡子的植物http://jly710313.blog.sohu.com/

全文首先发于Thinkseed种业交流群中,群号145661404,欢迎更多的朋友参加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