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式种植更高产

北方旱作春玉米区是指在降水偏少且没有灌溉条件或灌溉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从事玉米生产。北方旱作玉米区是我国北方春播玉米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旱作玉米生产的主体,广泛分布在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年降水300~600毫米的半干旱、半湿润偏旱区域,主要包括甘肃中部、东部、宁夏南部、青海东部、陕西北部和渭北、山西北部、中部和东南地区、内蒙古东部,以及辽宁、吉林西部和黑龙江西南部等旱作农业区,目前玉米年种植面积约1亿亩,占北方春玉米区玉米播种面积的50%以上。北方旱作春玉米区从地形地貌和生态类型上可划分为黄土高原旱作区、内蒙古高原风沙旱作区和东北西部旱作区三大典型区域,以我国年降水量400毫米半干旱区划分等值线为界,可粗略划分为300~500毫米半干旱春玉米区和500~600毫米半湿润偏旱春玉米区。

坐水种种植技术

降水小于450毫米的半干旱区及春旱严重地区,春季土壤水分不足,常影响玉米正常播种,需要进行坐水种。

春季播前施入底肥,机车牵引水罐车等附属机具,开沟、施水、精量点播、覆土、镇压一次完成,形成一条龙坐水种,是干旱地区实现一次保全苗的重要技术。坐水种一定要坐透水,一般亩用水4~6吨。

旱地双沟覆膜种植技术

旱地双沟覆膜种植技术是近年在陕西省榆林市推广的一套旱作农业新技术。这项技术可将雨水全部集中在膜面的两条沟中,然后通过种植孔渗入作物根部,从而有效的提高了降水的利用率,特别是对小于10毫米的无效降水,作物亦可吸收利用,因此在大旱之年仍能获得较好的收益。技术原理同全膜双垄沟播技术。

大垄双行种植技术

近年东北地区推广大垄双行种植技术,将传统的65厘米或70厘米的小垄,在整地时改变成为130厘米或140厘米的大垄。在1个大垄上种2行,行距45厘米(40~50厘米),垄上覆膜保水或露地种植,垄沟深松蓄水,抗旱增产效果明显。

滴灌技术

滴灌技术是先进灌水技术和栽培技术的集成,它能在作物需水的任何时候和地点,将加压的水流经过滤设施滤“清”后,经过输水干管(常埋设在地下)、支管、毛管(铺设在行间的滴灌管带),再由毛管上的灌水器将水分、养分均匀持续地运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供作物根系吸收。可减少深层渗漏,降低土壤蒸发和节约用水,若与地膜覆膜栽培结合,还具有提高地温、减少棵间蒸发的作用,达到综合节水增产效果。利用滴灌系统施肥,可提高化肥利用效率,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减少因过量施肥引起的农田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

滴灌技术要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把滴水器铺于地表,及与滴水器配套的首部设施、供水管网、管件等组成的滴灌系统;二是在滴灌条件下的玉米增产增效栽培技术和管理运行方案。需要注意的是,利用滴灌系统施肥,所有要注入的肥料必须是可溶的,同时还要注意不同肥料之间的反应,反应产生的沉淀物有可能堵塞滴灌系统。常用的多种氮肥和钾肥可溶性较好,很少引起堵塞;磷肥引起堵塞的可能性较大,应慎重选用。

土壤耕层改良综合技术

该技术将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耕层深度、蓄水保墒等问题综合进行考虑,通过实施秋季秸秆还田、秋深松、秋施肥、秋旋耕、秋镇压、春直播(简称“一春五秋”)等技术措施,可有效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打破犁底层、提高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增强玉米抗旱性和抗倒性,在山西春玉米区推广,实现了旱地不等雨,水地不春浇。

技术原理:通过深松,提高土壤对降水的接纳能力和根系对下部土壤水分的利用。通过秸秆还田,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同时避免了秸秆焚烧引起的环境污染。通过深施底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通过镇压,减少土壤风蚀,保护土壤耕层。通过条状深松,形成虚实并存的土壤耕层结构,虚部(深松部位)在降雨时可使雨水迅速下渗,实部中由于毛细管的存在,则可保证土壤深层水分上升,满足作物生长需要。

实施效果:一是增强了玉米抗旱性、抗倒性。二是由于春天不进行耕层耕、翻、旋等农事操作,避免了玉米播种层(0~10厘米)土壤水分散失,实现旱地玉米无需等雨播种。

土壤耕层改良综合高产技术要点:秸秆粉碎。秋季玉米收获后,用秸秆粉碎机将玉米秸秆粉碎后铺于地表,粉碎后秸秆长度要小于10厘米。

土壤深松,深施底肥。用专用凿铲式土壤深松机对土壤进行条状(间隔)深松,深松间隔50厘米,深松深度大于30厘米。深松同时,利用深松机上施肥系统将下年底肥施于土壤10~15厘米深处。

旋耕镇压。用旋耕机对深松后的土壤进行旋耕(旋耕时一要将秸秆与土壤充分混合;二要平整,以利第二年直接播种),并用旋耕机后面附带的镇压轮进行镇压(重镇压,将土壤压实)。如果冬季干旱,要对土壤再进行一次重镇压,镇压强度要在秋季镇压的两倍以上。

春天直播。第二年玉米播种时不再进行土壤处理,在0~10厘米土壤温度稳定超过10℃时用硬茬播种机直接进行播种。

隔年深松。一般3年深松一次。对于不需要深松的耕地,秋季只进行秸秆粉碎与旋耕作业,第二年春天播种时采用跟种下肥,将肥料施到种子侧下方3~5厘米处。

适时翻耕。每隔3~5年,要对土壤进行一次翻耕,使耕层上下交流,提高土壤下层养分,翻耕要放在秸秆粉碎与旋耕之间进行。

摘自《北方旱作玉米田间种植手册》

责任高晓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