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麦18有很好的矮秆基因

在河南,小麦品种周麦18的株高不算太矮,但其含有很好的矮秆基因。

几年前我配制的小麦杂交组合:农大189×周麦18 现在已经是F7代了,共有三个品系在“折腾”中。三个品系中有一个品系(5117)可能没有矮秆基因,植株高度随了母本(农大189,在北京株高为85—90厘米)偏低,有很好的丰产性和周麦18的穗型;另有两个品系是F3的姊妹系,它们分别是3636和3637。

3636和3637有矮秆基因,它们的矮秆基因来源于周麦18。

在北京3636的株高约在65厘米左右(同在这里种植的周麦18),种植到了漯河,(群体)其株高不过80厘米,矮于周麦18(83厘米);3637在北京的株高是58—60厘米(矮于在这里种植的周麦18),种植到了漯河,其株高(群体)在75厘米左右,矮于周麦18。

在漯河,我量了一下周麦18基部三个节间的长度,它们是第一节7厘米;第二节6.5厘米;第三节6.5厘米。三个节间的长度差异超出了常理,没有明显的递增,几乎是同等的长度叠加在了一起。很值钱啊!花后,我捏了一下周麦18的基部节间强度,好像没有找到比它硬的品种类型,可贵啊!

群体种植时,有矮秆基因存在的品种一般表现“板齐”,而没有矮秆基因的品种也较齐,但不是“板齐”。所以我们即使是不需要太低的株高时,也应该有矮秆基因存在,或许它们对水肥、温度会表现更迟钝一些。

下图:高出明显一块的三个小区是 农大189×周麦18 的5117品系,周边矮的是3636和3637若干个品系。

下图:3637的表现——“板齐”。

下图:3636的表现——“板齐”。

下图:无腊左边带腊的就是3637在漯河的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