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防治高粱黑穗病
高粱黑穗病是高粱常见的、危害较重的病害之一。病害发生虽因地区、年度、栽培条件和品种不同而不同,但减产普遍较重,常达5%一10%。20世纪80年代自推广6A系统杂交高粱以来,全国黑穗病的发生有明显下降,但近年来又有增加的趋势。发生较普遍的有丝黑穗病、散黑穗病和坚黑穗病3种,其中以丝黑穗病危害最重,也较难防治。3种黑穗病苗均属担子菌纲,黑穗菌目,黑粉菌科。
1)病状
①高粱丝黑穗病:被害植株一般较健康,植株矮小,挑旗时病征已很明显,旗叶紧包病穗,旗叶直立,病穗中间较尖,用手捏感觉硬实。初期剥开叶片为白皮包着的丝状物,抽穗后,上部白色略带微红色,破裂后散出黑粉,即为厚垣孢子,随后露出一团残留的丝状导管组织。厚垣孢子呈暗褐色,圆形或卵圆形,9一15微米,表面具有细刺。厚垣孢子在土壤中生命力可保持2一3年,并能通过土壤、粪肥或种子传播。
②高粱散黑穗病:受害植株初期较健康,植株矮小,但后期又往往超过健康植株。病穗早期尚保持原形,籽粒全部或部分受害后变成又长又尖的灰包,伸出颖外,外包一层白色薄膜,极易破裂,散出黑粉,而后露出细长的中轴,为此病的主要特征。厚垣孢子为深褐色,圆形或长圆形,表面具有不明显的微细突起5一9微米x4一5微米。病菌以厚垣饱子附在种子上越冬为主,也可以在土壤中越冬,在土壤中存活年限为1年左右。种子和土壤均能传播。
③高粱坚黑穗病:病株不表现矮化。病穗几乎所有籽粒遭受破坏,有时极少数籽粒为健康的。因子房受病害,籽粒变为孢子堆。内外颖很少受害,护颖较健康穗的短。孢子堆露出颖外,外包一层灰白色膜,比较坚硬,不易破裂,充满厚垣孢子。到后期,病粒外膜受挤后破裂散出孢子。厚垣孢子呈褐色,圆形或长圆形,表现不滑。以种子带苗传播为主,也能通过土壤传播。
2)侵蚀过程:黑穗病的厚垣孢子在土壤中附着在种子上越冬。当遇到适宜的温度时,厚垣孢子就可萌芽,使之发病。土壤低温多湿,发病较重。据辽宁省调查,自播种至出苗阶段,土温在13℃左右,土壤含水量为20%时,高粱丝黑穗发病率可达20%左右。
3)防治方法:防治高粱黑穗病的方法较多,但单用某一种方法,效果往往不够理想,必须将几种方法结合起来运用,才能有效地控制其发生。
①选用抗病良种,建立无病种子田,减少种子带菌。
②种子处理:用55℃温水浸种5分钟,或1:250的福尔马林药液闷种5小时,或0.3%的王铜拌种,或1%的硫酸铜浸种5小时,均有一定防治效果。用0.3%一0.7%的五氯硝基苯,或0.7%的50%萎锈灵,或0.5%的9%萎锈灵原粉,或0.4%一%0.6的粉锈宁,或%0.5一0.8%的多菌灵、禾穗胺等药剂拌种,对治防丝黑穗病均有较好效果。
③轮作:轮作是防治黑穗病的一项基本措施。通过轮作可显著减少土壤中的病菌,减轻其危害。一般应实行大面积3年以上轮作,如轮作地块小,可能接近前茬病重地块,加之轮作时间短,则因土壤菌量大,从而影响防病效果。
④适时浅播:播种过早容易诱发黑穗病。从防治黑穗病的观点出发,播种应在土壤5厘米深处的温度稳定在15℃以上时进行。这种做法可以有效地控制黑穗病的发生。此外,尚需注意施用不带病菌的农家肥,以及播种覆土不宜过厚等
⑤拔除病株:拔除病株可减少病原,能够控制发病。以黑粉散出前,将病株拔除带到田外,深埋或烧掉,防止随地乱扔造成黑粉扩散。坚持全面拔连年拔,可收到明显效果。
本文章来自中国生态农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