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长江下游油菜产业技术研讨会在安徽池州召开
为总结交流长江下游油菜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产业开发的成果与经验,研讨油菜产业发展对科技的需求和科研的重点与技术创新方向,推进长江下游地区油菜产业的发展,4月17-18日,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与安徽、浙江、上海等省(市)农业科学院共同主办、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承办的"2014年长江下游油菜产业技术研讨会"在安徽省池州市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官春云,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王汉中、油菜遗传改良与繁育研究室主任周永明和油菜病虫草害防治与监控研究室主任刘胜毅,青海大学副校长杜德志,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油菜专家胡琼,安徽省池州市农业委员会主任刘会秋以及来自江、皖、浙、沪等省(市)的140多名油菜育种、栽培和推广等领域的技术人员参加了本次会议,本院经作所派出10名油菜科技人员参加会议。
官春云院士、王汉中研究员、周永明教授、刘胜毅研究员等油菜权威学者分别就油菜的早熟高产品种选育、病虫害防治、机械化栽培、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以及分子育种等问题作了精彩的报告,长江下游三省一市从事油菜科研、教学和推广的专家教授以及学者就各自油菜产区、研究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产业开发的成果和经验作了汇报交流。王汉中研究员指出油菜高产育种遭遇瓶颈,分析了主要原因,并为大家描绘了一幅油菜亩产实现700公斤的美好愿景。
本院油菜专家戚存扣研究员介绍了甘蓝型油菜耐淹性状生理和遗传研究进展,浦惠明研究员介绍了本院在抗磺酰脲类除草剂油菜的创制与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彭琦博士介绍了甘蓝型油菜宁RS-1抗核盘菌机理的研究成果,余坤江介绍了甘蓝型油菜花瓣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与调控分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通过学术交流,大家一致认为,长江下游地区油菜产业科技在新品种选育、栽培技术创新、生物技术应用以及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随着长三角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油菜产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并认为针对目前生产上存在的问题,需要大力开展育种攻关,培育高产、高效、高含油、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优良品种,并研制与之相配套的机械化栽培技术。
会后,与会专家还参观了安徽省池州市的油菜大面积生产情况,以及油菜新品种示范基地和油菜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示范基地。
马晓杰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