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施肥新技术

玉米施肥在技术上历来支持化肥部分底肥氮40%、五氧化二磷100%、氧化钾100%,苗肥氮20%的施肥方案。随着近几年农村劳动力结构的改变,笔者在丰都县兴义、树人、十直等乡镇发现有不少农民把习惯上底肥、苗肥的化肥部分合二为一,即氮60%、五氧化二磷100%、氧化钾100%在苗期施用的施肥方法。此种施肥方法是当地农民多年在生产中的经验总结,且有成为玉米施肥新习惯并在大面积推广的趋势。为了弄清此种施肥方法的具体情况,笔者从技术优势、技术要求、技术成熟性、技术适宜性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技术优势

1.1缩短玉米的移栽期

玉米移栽时节,也是水稻、红苕等大春作物的播种育苗季节。玉米习-惯上底肥、苗肥的化肥部分合二为一在苗期施用,可集中人力,用较短的时间完成玉米移栽工序,缩短玉米的移栽期。

1.2节省用工

习惯上玉米移栽后施底肥,包括施定根肥(人畜粪水)、氮磷钾化肥或复混肥,一般要用工30个/hm2(定根肥、化肥各15个/hm2),移栽后25-30d施苗肥,又要用工15个/hm2,即施底肥、苗肥一共要用工45个/hm2。着底肥只施定根肥,化肥部分与习惯上苗肥的化肥合二为一在苗期施用,却只需用工15个/hm2,从而节省用工15个/llm2。农户1家一般要种植玉米1066.67-1333.33 m2,也就是说1个农户可节省用工24-30个/hm2。

1.3缓解用工矛盾

在玉米移栽的时节,农民既要移栽玉米,同时段还要播种水稻、红苕等大春作物,用工矛盾特别突出。在家务农的劳力动资源本来就短缺的现实状况下,用移栽玉米节省下来的用工来提前完成水稻、红苕等大春作物的播种工作,大大缓解了用工矛盾。也正是由于用工矛盾的缓解,才保证了玉米、水稻、红苕等大春作物都是最适宜的播种、移栽期。

1.4提高成苗率

玉米移栽后随即施用化肥,在操作过程中化肥不直接接触玉米幼苗及根须,是相对的。不管如何注意,总有因化肥直接接触而缺苗断垄的。施用复混肥时此种现象尤其突出。玉米移栽成活后施用化肥,可彻底解决化肥与玉米幼苗及根须直接接触问题,提高成苗率,确保苗齐苗全,全田一次成苗,缩小苗间差距,使全田生长一致,为提高玉米产量奠定了基础。

1.5减少踩踏机会

玉米移栽时段,由于玉米地耕作时间不长,土壤相对较疏松。在该时段应尽量减少农事操作活动,减少因农事操作活动对玉米地的踩踏,使土壤在较长时间里仍保持在相对较疏松的状态。因此,减少农事操作活动,是在较长时间保持玉米根际土壤相对疏松的重要途径。玉米移栽后,根际土壤疏松,有利于玉米新生根系,尽快成活返青。

1.6操作方便卫生

习惯上玉米底肥中的定根肥、化肥不宜掺混在一起,只能分开施用,先施定根肥,再施化肥。此种施用方法,不但操作不便,而且前项工序的粪便及气味污染了下一工序的操作环境,卫生状况大打折扣,并使操作更加不方便。习惯上底肥、苗肥的化肥合二为一在苗期施用,不仅操作方便,而且减少了操作者面对不健康环境的机会,因此有利操作者的健康。

二、技术要求

2.1掌握施用时期

底肥的化肥与苗肥合二为一施用,要掌握好施用时期,否则会造成玉米苗期脱肥,影响中后期生长发育,最终影响产量构成因素而减产。笔者认为掌握在移栽后10d左右玉米苗成活返青期施用为宜。

2.2严格施用方法

玉米移栽后随即施用定根肥,若条件允许,可加大定根肥的施用量。苗肥按习惯提前15-20 d在移栽后10 d左右施用,不施液态农家肥。先欠窝,将习惯方法底肥、苗肥的化肥混匀后均匀穴施,再盖土即可。

2.3保持化肥施用元素、总量不变

保持施肥总量不变,是合二为二施用方法成立的技术关键。要按既定施肥配方施肥,保持化肥元素不缺、数量不减。不能因为施用方法的改变而减少对养分的投入,否则会因养分投入不足而减产,失去改变施用方法的意义。

2.4做好化肥施肥前预处理

氮、磷、钾肥存放期间,因保管和化肥自身性质的原因,容易吸湿结块。为了充分发挥化肥肥效、提高化肥利用率,在施用前必须做好化肥预处理工作。氮、钾肥或复合肥要碎散结块,磷肥(过磷酸钙)要整细过筛。施用前按配方速混速配。混合后的化肥不能久置,最好在4-6h内施用。

三、技术成熟性

此种施肥方法,在技术发源地能够被多数农民接受并逐渐上升为在更大范围推广应用的施肥方法,在技术上具有成熟性。笔者在丰都县兴义镇、树人镇、十直镇等技术发源地调查,认为其技术成熟性,一是此种施肥方法的技术优势已被多数农民认可;二是此种施肥方法与当地习惯的施肥方法相比,玉米产量无明显差别。

四、技术适宜性

玉米底肥、苗肥化肥合二为一的施肥方法,在生产上虽然有较多的技术优势,但从土壤的保肥供肥和玉米的需肥特性看,也应考虑其技术的适宜性,笔者认为瘦薄的沙土不宜采用此种施肥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