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文化遗产:中国科学家“超前”保护

农业文化遗产:中国科学家“超前”保护
本报记者 李大庆



江苏省兴化市垛田传统农业系统。本报记者 李大庆摄
■周日特别策划
烟花三月。
联合国秘书长助理、联合国大学常务副校长武内和彦教授来到中国江苏省兴化市参观垛田。当他看到一片宽阔水域中,一块块岛屿似的长方形田地里盛开着金灿灿的油菜花时,禁不住惊呼:“太漂亮了!”同来参观的韩国国立农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金尚范也不时地端起相机,让这一美景变成永恒。
日韩专家到兴化,绝不是为了看油菜花。他们是借参加第一届东亚地区农业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之机对中国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做一番考察,因为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于2013年5月被评为首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而且还是今年中国向联合国粮农组织重点推荐的3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之一。
领 跑
本次研讨会在中国召开,不仅因为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而且因为中国在这一领域有值得日韩两国学习的地方。
对于许多国家的学者及研究人员来说,在本国开展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可以采取“拿来主义”——从中国“拿来”。
自联合国粮农组织2002年发起“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以来,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文华的率领下,中科院地理资源所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开拓创新,踏实工作,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李文华院士连任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指导委员会主席,闵庆文研究员被粮农组织授予目前世界上唯一的一个“特别贡献奖”。在推进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同时,中科院团队还积极推动中国农业部于2012年启动了“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发掘工作,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开展国家级农业文化遗产认定与保护的国家。鉴于这方面的出色工作,一些国家的代表纷纷来中国学习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
经过十年的努力,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方面,中国领跑于世界。李文华认为这一整套的保护思路及做法也是一种创新。
超 前
2011年6月,“第三届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国际论坛”在北京举行。会上,日本的能登半岛乡村和沿海景观、佐渡岛朱鹮—稻田共生系统双双被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这在日本引起了轰动。代表团回国时,受到热烈欢迎。
有位曾到日本进行考察的中国学者感叹道,从景观上说日本的农业文化遗产比中国的许多地方要逊色得多,但在日本,这种农业景观却成为许多人心中的牵挂。因为日本已经进入了工业化时代,恋旧使他们对农业文化遗产有一种特别的感情。
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教授王思明在本次研讨会上指出,当传统农业仍处在一种“正在进行”时并且是主流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时候,人们不会将之当作“遗产”来重视。
农业文化遗产受到关注主要是在进入20世纪以后,它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变化:一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传统农业生产和生活空间日渐萎缩;二是“现代”农业的恶果让人们重新认识到传统农业注重物质循环、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价值观的重要。
言外之意,越是到了工业化、后工业化时代,人们越是重视传统农业中的生态价值与文化价值。正因此,已经早早步入工业化阶段的日本国民才会对成功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表现出极度的兴奋。
而正处于“现在进行时”的中国农业领域,特别是那些急于“抛弃传统农业而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领导,对农业文化遗产价值的认识却总是提高不了,“只缘身在此山中”。
尽管中国专家们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上有所创新,为世界各国的保护开辟了一条新路,但是日本人在保护农业文化遗产上却有不少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中科院地理资源所闵庆文研究员对日本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印象深刻。他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在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上,日本虽然起步晚,但在许多方面比我们做的更加深入细致;在对待遗产地的态度上,日本国民表现出的素质比我们高得多。他们有“志愿者制度”,许多城市居民愿意无偿地为遗产地工作;有“认养制度”,许多城市居民主动对遗产地的某块田地以“认养”的办法进行投资;还有企业主动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尽社会责任……
工业化和城市化率都比中国高的韩国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也表现出了巨大的热情,已经命名了13个国家级农业文化遗产,其中两个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闵庆文强调,中日韩三国同属东亚文化区,有灿烂而且相近的农业文明。目前,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总共有27个,而中日韩三国就占了15个(中国8个,日本5个,韩国2个)。三国都成立了申报和保护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机构。“相信三国加强合作,促进科技合作和经验交流,必将会对世界农业文化遗产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日韩两国都是在走上了工业化道路、遗失了不少农业传统之后,才开始留恋、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的。而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则是“超前”部署、“超前”保护了。
这种超前,不仅是中国科学家的创新,也是对中国农耕文明保护、发展与传承的一大贡献。
价 值
作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指导委员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文华一直强调要研究传统农业的生态价值和生物多样性。
他指出,亚洲地区不同的自然与人文差异,创造了种类繁多、特色明显、经济与生态价值高度统一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包括传统农业哲学思想、物种资源存续、农林牧渔复合系统、农业工程和管理经验等等,“许多传统农耕模式都是人类的瑰宝。”
保护农业文化遗产有什么用?李文华告诉与会学者:以前我们对农业的计算往往只是看农作物的产量和经济价值,并没有把它的生态服务价值计算在内。“美国生态经济学家科斯坦萨于1997年在《自然》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全球各种生态系统每年提供的服务价值约为33万亿美元,是当年全球GDP的1.8倍。”
李文华所谈正是目前学界极度热门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以前生态系统服务的研究都是定性的,几乎很少能做定量研究。虽然现在还不能准确地算出传统农业生态价值的量,但科学家们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至少让我们在未来弄清农业生态服务系统的价值量时还能看到传统的农耕技术。
科学家们保护的绝不仅仅是农业文化遗产,他们保护的是人类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