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水稻登陆广西助推三农技术升级

航天水稻登陆广西助推三农技术升级
科技日报讯 (记者刘晓军)中国太空经济与航天产业发展筹委会负责人、航天农业专家李宇博士日前告诉记者:中国西部航天水稻(桂平)基地引进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航天水稻“华航丝苗”品种,推行成方连片种植、标准化生产模式,正在力图将广西水稻生产引向提档增效“智造”之路。
与传统水稻相比,航天水稻抗病虫害能力更强、产量更高、米质更好、营养含量更高的特点。现种植的“华航丝苗”航天水稻株型好,集散适中,有效穗多,成穗率高,分蘖力较强,且穗大粒多,抗倒性较好,适宜高产栽培。“华航丝苗”航天水稻米质达国标优质1级、省标优质1级,一般生产上单产平均450—500公斤/亩,高产栽培可达550—600公斤/亩水平,整精米率可达到69.8%—74.1%。据了解,与常规水稻品种相比,“华航丝苗”水稻秧盘里的秧苗挺拔齐整,不足20天,秧苗长到20公分,出苗率超过95%,且株型与均匀度非常好,远超过其它品种。
李宇博士说,在广西组织航天水稻的产业化发展有一定基础。他表示今年开春先期组织桂平、柳州等地种植,晚造再新增一至二个航天水稻品种,组织南宁、桂林、河池、玉林等地种植,力争全区种植规模超万亩,产量达到1000万斤以上,通过航天科技的输出,打造广西粮食“智造高地”,达到倍增效益,成为广西粮食生产升级版。
据了解,航天诱变育种被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列为多种诱变育种方式之一。《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已将生物育种作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航天工程育种是其中重要的內容。李宇博士介绍,航天农业发展26年,通过航天器搭载的品种已有5000多个,包括粮食、蔬菜、中草药等,回到地面培育的品种中已有200多种获得成功,并在全国25个省获得种植和运用。其中水稻已经在江西、广东、甘肃、江苏、山东、上海等省市展开科研和部分种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