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工厂”引进稻田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在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下,粮食种植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支撑,投入大,收获不稳定。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拥有机械化生产能力的现代农业逐渐被人们接受,水稻工厂化育秧便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在金寨县白塔畈镇楼冲村,种粮大户郑申俞这两天一直在水稻育秧播种流水线上忙碌,他和村民们一起熟练的放置秧盘、填泥、加种,并将制作好的秧盘搬到育秧大棚,进行水稻育秧。

“以前我们人工育秧,很费工费力,找人特别烦人,后来我们用了全自动育秧播种机省工省力,给我们确实带来了很大的实惠。”郑申俞高兴地告诉记者。

当前正是水稻育秧的关键时期,金寨县通过引进的全自动水稻育秧播种流水线,进行科学统一的工厂化育秧,同时大面积推广水稻育苗技术,助推水稻生产增产增效。

“使用这套设备,一天可育秧300亩的稻田。而如果是人工育秧300亩稻田的话,则需要15个人,4天的时间才能够完成。”负责该项技术推广的卢光武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2013年,金寨县首次被省农委列为水稻标准化育秧工厂建设试点县,计划新建4座机械化育秧工厂,大力推动该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水平的提高。

“目前,我们按照省农委制定的标准化水稻育秧工厂建设方案,已经完成了4座水稻育秧工厂建设,主要分布在梅山镇、白塔畈镇两个粮食主产区。并且,今年又在梅山镇小南京村、白塔畈镇中心村新建了两座育秧工厂。”金寨县农机局局长陈文明介绍道。

据介绍,试点工作开展以来,该县迅速建成了一支育秧主体队伍,并把它作为推进集中育秧,专业化的关键点,坚持重基层,用能人,抓能手。“目前,我们已建立起三种类型的育秧队伍,一是以村干部牵头担任育秧户,充分发挥他们懂技术、有热情、在群众中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优势,组织群众进行集中育秧。二是以专业合作社和种粮大户为主体的育秧队伍。发挥专业合作社和种粮大户对群众的组织、带动作用,鼓励支持他们组织集中专业育秧。三是以种田能手为主体的育秧队伍。由各村种田能手联合周边农户采取互帮互助的方法进行集中育秧。”

有了人才的支撑,金寨县开始积极寻求推广平台。通过不断地论证探索,该县坚持择优选用、合理布局,按照水稻机插秧推广快慢程度,在机插秧推广基础好、面积大的白塔畈镇、梅山镇选择项目建设点,并按照择优选用的原则,选择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作为项目建设单位。

“我们在水稻种植面积大,辐射效果好的白塔畈镇东楼村扶持金圩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了一个现代化的育秧工厂,实现了工厂化育秧技术零的突破。”卢光武介绍道。

2013年5月,金寨县在金圩利民农机合作社召开了全县工厂化育秧机插秧现场观摩培训会,来自白塔畈镇、梅山镇等8个乡镇的农机推广中心主任和农机专业技术人员、以及20多名农机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代表观摩了育秧工厂机械化流水线播种作业、软盘育秧操作演示、大棚育秧、机械插秧等,并听取了金圩利民农机合作社长汪雷介绍机械化育插秧省工省时省钱、增产增收增效情况。此次观摩会激发了人们对发展机械化育插秧的积极性,有效提升了该县专业化育插秧的整体水平。

有了农户的积极参与,金寨县开始注重后期的跟踪服务。6座育秧工厂建成后,金寨县农发委、农机局、种植业发展局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对六个育秧工厂建设单位开展技术指导,并协调农机厂家和销售商,为项目建设单位在购买育秧流水线、育秧硬盘、插秧机等设备方面提供优质服务。除此之外,该县农业技术员经常到育秧工厂和大棚基地发放技术明白纸,讲授最新的水稻育秧和播种知识,帮助当地农民搞好水稻种植。

据了解,目前每座育秧工厂能够达到年提供2000亩以上机插秧苗的能力,不仅减少劳动成本,提高土地出产率,更有力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