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种业: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种子是农业生产必需的生产资料,事关国家战略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面对民族种业发展的关键时机,红旗种业引入国家和省种业基金股份,不仅将给企业竞争力带来革命性突破,极大促进种业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同时也为推动地方现代农业新型经营体系和机制的创新建设提供示范和动力。红旗种业的做法值得种业企业借鉴。
4月21日,《农民日报》对江苏红旗种业有限公司通过出让股权的方式与国家现代种业基金以及江苏种业基金实行战略合作,成为中国种业的一支“国家队”作了报道。
红旗种业主营稻麦良种,“红旗牌”良种已连续11年无质量安全事故,畅销18个省128个市县;2013年,红旗种业跻身“育繁推一体化”国家队行列。
现代种业发展基金是我国第一只具有政府背景、市场化运作的种业基金,旨在加快实施种业发展国家战略,红旗种业是其2013年成立后在全国战略投资的首家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
缺经费:研发有心无力
红旗种业总经理黄银琪坦言,近两年红旗种业走上了发展快车道,但与跨国种业企业及国内龙头种子企业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现代种业是典型的高科技产业,跨国种业巨头孟山都公司每年研发投入达10亿美元。年报数据显示,拥有国内最大的玉米育种科研平台的登海种业每年投入接近3000万元研发资金。而去年,红旗种业的研发投入仅为837万元。
“不是舍不得投钱研发,而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黄银琪说,作为老国企,红旗种业负担重、底子薄,加大研发投入确实是有心无力。
“红旗种业正走在发展的十字路口。”泰州市农业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黄宗岳认为,在种业发展的这个最佳时机,不能迅速壮大的企业将面临被淘汰的风险,而与资本结合的种子企业可以通过兼并重组,给企业竞争力带来革命性突破,在同行中脱颖而出。红旗种业选择以资本结合,走出一条创新之路。
引资金:借力完成蜕变
苦于研发经费不足的红旗种业,有自己的原则,不是什么钱都要,不是什么企业都合作,此前他们曾先后婉拒了几十家投资者,但在国家现代种业发展基金成立的第三天却主动上门谋求合作,这一拒一迎之间,体现出红旗种业的战略考量。
“道不同不相为谋。”黄宗岳说,主动来的投资者主要是房地产企业和风投基金,这些企业往往更注重“短平快”的经济效益。而红旗种业的首要任务是提供优质种子、保障粮食安全、服务“三农”、促进农民致富,在此基础上追求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利更好地担当社会责任。
去年成立的国家和省两家种业基金,主要为了推进我国现代种业健康发展,与红旗种业有着一致的战略发展目标。在黄宗岳看来,与有着政府背景的基金合作更易实现双方共赢,也更能助力红旗种业实现自己的目标。
黄宗岳坦言,两家基金的投资对于红旗种业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两家基金参股后,可以为红旗种业提供更多的政策、信息支持和人才、智力支持,这是红旗种业蜕变腾飞的希望所在。
“之前,红旗种业引进一个高层次专家着实不易。”黄宗岳说,现在,这两家基金中有众多国内外种企、金融机构的专家,他们的介入,将为红旗种业提供紧缺的高层次人力资源。
在前期的考察阶段,两家基金的专家为红旗种业的公司管理结构、长远发展战略等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这些意见和建议,用一字千金来形容都不为过。”黄宗岳说。
谋发展:打造民族品牌
“引入战略投资不是终点,而是告别过去,意味着新的开始。”黄宗岳说,下一步,红旗种业将在做深研发和市场的同时,强化资本运作,扩大市场占有率,加速打造一个全国叫得响的民族种业品牌。
未来几年,借力资本市场实施兼并重组是红旗种业发展的主要手段。黄宗岳透露,今年上半年,红旗种业将在“新三板”挂牌,力争3-5年内在“创业板”上市。
相关资料显示,国内有5000多家种业企业,数量虽多,却存在“弱、小、散”的局面,难以与跨国种业企业抗衡。
“种企发展的关键是看有没有核心竞争力。”黄银琪说,今年,红旗种业计划通过股权激励等措施,吸引高端科研育种人才加盟。同时,改造提升产业研究院,组建生物育种实验室。从长远看,企业还将谋求拓宽领域,研发果蔬、花卉、苗木、畜禽、水产等新品种,努力打造“大种业”发展格局,提升品牌效应和经济效益。
过去,红旗种业的稻麦良种畅销长江中下游120多个县(市、区)。同时,因为从未发生质量事故,“红旗牌”种子也被农民誉为“放心种”。虽然产品畅销,但企业利润一直不高。黄银琪举例说,过去,企业生产1斤种子成本也许要20元,以22元的价格卖出后,经销商转手就卖40元。“企业的当务之急是通过兼并重组等,构建新型终端营销体系。”
近期,红旗种业先后兼并了泰州苏中种子公司、江苏中南种业公司,还分别在安徽、兴化建立了销售子公司。黄银琪说,近两年内,红旗种业将以资本、品牌为纽带,通过收购、控股、参股等方式,在目标市场和上下游环节兼并营销型、生产型或科研型企业,组建长江中下游、西南、华南三大营销中心和品牌直营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