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13湖南科技“至高荣誉”

聚焦2013湖南科技“至高荣誉”






湖南省委书记徐守盛为湖南省科学技术杰出奖获奖者颁奖
2月26日,2013年度湖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长沙召开。省委书记徐守盛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省委副书记、省长杜家毫在大会上作重要讲话。
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尹泽勇院士、中南大学何继善院士获2013年度湖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董子钢获得2013年度湖南省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此外,共评选出省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31项,省技术发明奖获奖项目22项,省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170项。
■湖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获奖者
尹泽勇 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
1945年2月出生,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级高工,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总设计师、中航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大客发动机验证机项目总设计师。我国航空发动机行业的领军人物,在我国航空发动机、直升机传动系统研制及航空发动机强度学科发展上,取得了多项开创性成果。其主要科学技术成就和贡献如下:
1.主持研制我国第一型设计定型并批量交付使用的涡扇发动机,达到了国际同类现役发动机水平,促进了我国中小涡扇发动机发展。
2.主持研制我国第一型完全自主研制的涡轴发动机,打破了国外对发动机技术的垄断和对发动机产品的封锁,为新型武装直升机装备部队扫清了最大障碍。我国成为独立研发、并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涡轴发动机能力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
3.主持完成国内首次涡轴发动机设计体系建设及验证,部分试验及改进验证成果已为型号研制直接采用,大大提高了涡轴发动机的设计和分析精度。
4.主持完成某新型大涵道比发动机预研;主持完成某新型对转小发动机技术研究;主持开展航空发动机多学科设计优化技术研究;建立现代航空发动机强度分析的多种方法。
5.主持开展我国第一型大型客机发动机验证机研制;主持研制某主减速器及某减传系统,并分别安装于国产最大吨位及最小吨位直升机;主持研制某新型传动系统,实现了我国直升机传动系统由中低速输入到高速输入的跨越。
6.出版专著3部、译著6本,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是“国家级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新中国航空工业创建60周年航空报国特等金奖”等荣誉称号获得者。
何继善 中南大学
1934年出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教授,历任三届湖南省科协主席(1997年—2012年),现任湖南省科协名誉主席。何继善院士从事高等教育及科学研究60年,长期致力于勘探地球物理理论、方法与观测系统的研究,为该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
1.创立了具国际领先水平的伪随机信号电磁法,创立了双频道激发极化法,形成了包括伪随机三频电法、伪随机多频电法等在内的伪随机信号电法的理论方法体系。
2.发明了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高分辨率检测堤坝管涌渗漏入水口的“流场法”,为病险水库隐患探测和汛期堤坝查险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技术支撑和科学抢险决策依据。
3.发明了广域电磁法,构建了全波形正反演理论技术体系,成功研制了广域电磁法的仪器和装备,并在油气勘查、固体矿产、工程勘察等领域应用,取得了突出的地质效果和经济效益,为电磁勘探开辟了崭新的研究领域。
4.依据伪随机信号和广域电磁法理论体系,发明了系列独具特色达国际先进水平的电磁勘探仪器设备,并获得广泛应用。研究成果已在国内29个省、区推广应用,找到金、银、铜、钨、铅锌等大批矿产资源,具不完全统计,取得了2000亿元以上的经济效益,并在俄罗斯等诸多国家广泛应用。
5.主持完成各类科研项目107项,获国家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13项,其中以第一完成人单位完成的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出版专著12本,发表论文370余篇,SCI检索20篇、EI检索72篇;获美国发明专利授权1件,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3件,1986年被国家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专家”称号,1990年被授予“全国高等院校先进科技工作者”,1992年被授予“全国有色金属工业劳动模范”。
■湖南省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获奖人
董子钢,1962年出生,美国籍,现为美国明尼苏达大学Hormel研究院院长,明尼苏达大学终身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肿瘤病因学,肿瘤发病机制和肿瘤的化学预防。在Nature,Science Signaling等杂志发表300多篇论文,总引用率超1万多次,是世界肿瘤化学预防领域的优秀学术领军人物。
董子钢教授与中南大学肿瘤研究所曹亚教授率领的团队,建立了长达13年的合作,共同探讨了环境致瘤因素EB病毒等通过信号转导机制与靶基因的相互作用,阐述了转录调控所致的功能异常在肿瘤发生与发展中的意义。合作建立了信号转导蛋白质组学研究平台,提出了EB病毒致瘤蛋白LMP1介导的信号转导网络。促进了天然产物靶向信号转导通路研究方向的发展。
双方合作申请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外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外合作项目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美国NIH首批试点项目;共同指导多名博士生、中南大学选派赴董子钢教授实验室学成回国的博士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项;在Cancer Research等国际重要期刊联合发表论文15篇;获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省部级自然科学奖二等奖3项。
2005年以来,董子钢教授往返中国60余次进行讲学讲课,多次率美国高层科学家访华,带领《Nature》及其子刊编辑团访问中国,与国家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交流,就中美双方科技合作、提升中国科学家学术影响力提出建议,促进中国肿瘤研究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部分获奖项目选登
湖南省自然科学奖(共31个)部分一等奖获奖项目
复杂有色冶金过程控制的若干理论与方法
完成单位:中南大学
完成人员:桂卫华、阳春华、谢永芳、陈晓方、王雅琳、陈宁
项目系统研究了有色冶金过程建模、关键工艺参数检测、运行操作优化与过程控制理论与方法。主要科学发现如下:
1.建立了多模型综合的复杂有色冶金过程智能集成建模理论与方法;提出了基于机理模型和数据驱动的球磨机建模方法,建立的铝土矿磨矿过程数学模型成功应用于世界上第一条选矿拜耳法氧化铝生产线。
2.首次提出操作模式优化的新概念,创建了较系统的基于数据的操作模式匹配优化理论与方法,形成了以智能集成为核心的有色冶金过程优化控制理论。
3.提出了三类控制方法:多工艺指标协调控制方法;多控制模式有机融合的智能控制方法;递阶鲁棒控制方法及参数化分散鲁棒控制方法。
该项目出版了第一部系统论述有色冶金过程控制问题的专著,发表论文SCI收录79篇,EI收录420篇,SCI总引用191次,SCI他引134次,google scholar他引2422次。
帕金森病的分子病理机制
完成单位:中南大学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完成人员:张灼华、唐北沙、王丹玲、郭纪锋、夏昆
项目通过遗传学和基因功能的研究发现帕金森病的分子病理机制,为该疾病的早期诊断和设计新的治疗方案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主要科学发现如下:
1.系统研究并报道了中国散发与家族性帕金森病相关基因的突变频率,发现基因多态位点在该疾病发病中的协同和累加作用。
2.在国际上率先提出多个帕金森病相关基因通过同一分子途径发挥作用,并为该发现提供了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证据。
3.系统研究了Parkin、PINK1 和ATP13A2等重要帕金森病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及其突变引发疾病的可能病理机制,发现了一个新蛋白泛素化降解E3连接酶复合物,证明了ATP13A2在锰代谢中的重要作用。
研究结果在国际权威杂志J Clin Invest 和Proc Natl AcadSci USA 发表了对研究工作的专题评述。
湖南省技术发明奖获奖项目(共22个)部分一等奖项目
电力机车无线同步及网络控制技术与装置
完成单位:株洲南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完成人员:冯江华、李蔚、周桂法、李小平、刘军、杨卫峰
该项目规划形成了组合列车级重联控制、列车/车辆级网络控制、车载设备级控制等3个层次的列车控制系统技术体系及产品平台。从多元通信网络技术、控制技术和效能保障技术三个方面的核心技术展开研究多层次复杂实时列车控制系统。
1.发明了基于FPGA的总线控制器IP 核、基于总线控制器的通信网络关键技术、多元通信实时数据协同机制等,全面覆盖列车不同层级通信的实时性、确定性和可靠性需求。
2.发明了具备复杂线路适应性的组合列车特性控制、组合列车无线重联协同控制、重载列车动力特性控制的策略,构建了多级实时控制系统,为列车高效运行奠定了基础。
3.发明了偶发性诊断消息数据的安全通信技术、组合列车实时故障诊断及预警技术和人机交互系统的灾难信息恢复技术,保障了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可用性。
项目获授权专利12项、软件著作权4 项。成果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外轨道交通装备领域,形成超过8.35亿元的直接销售额,间接销售额超过100亿元;同时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将引进装备价格压低50%以上。
端面贴合式缓冲油缸和分体式换向阀关键技术及应用
完成单位: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完成人员:易小刚、刘永东、陈兵兵、孙丹、贺电、任志刚
项目创造性提出了缓冲油缸和换向阀新型结构设计思路,发明了端面贴合式缓冲油缸和分体式换向阀。主要技术发明如下:
1.发明了端面贴合式缓冲结构,提升了作业可靠性和缓冲性能,降低了加工难度;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缓冲峰值压力低24.8%,噪音低3dB(A)。
2.发明了由阀体、阀套和阀芯组成,且阀套和阀芯可分段重组的分体式换向阀结构,并提出了基于多物理场耦合的换向阀结构优化方法,研制出可实现多位功能的分体式液压换向阀和阀组,降低了加工难度,提升了互换性和维护性;额定流量高达1200L/min时,压力损失仅0.56MPa。
3.基于上述发明,开发出串联缓冲主油缸和大流量分体式双主阀系统,并提出缓冲感应补油控制技术和缓冲制动能量回收技术,成功研究出高效节能的混凝土泵送液压系统,泵送效率提升15.3%,节能率提升12.2%。
该项目获授权发明专利12项,已实现产业化,已广泛应用于挖掘机、混凝土泵送机械。近三年,累计销售5.8亿元,新增利税1.53亿元。
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项目(共170个)部分一等奖项目
智能挖掘机关键技术及应用
完成单位: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中南大学
完成人员:何清华、张大庆、刘心昊、郭勇、张云龙、赵喻明、郝鹏、陶海军、陈欠根、谢习华、邓宇、刘昌盛
项目开展了挖掘机智能操控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主要科技创新如下:
1.提出了一种液压系统前馈控制与数据插补拟合相结合的方法;发明了一种基于系统参数与姿态参数的双闭环在线自学习的控制方法,实现了复杂工况下的高精度在线示教施工作业,大幅提高了施工效率。
2.开发了可视化、低延时、高精度的遥控操作系统和基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辅助作业系统。
3.研究了挖掘机全局动态功率匹配、挖掘机能量回收等关键技术,提出了挖掘机瞬变大负载能量回收与作业性能的多目标协同优化控制方法。
4.构建了多系统综合虚拟设计平台,提出了智能挖掘机远程、地面、车载三级控制架构,研制了基于该架构的电液控制系统。
项目获发明专利9项,专著1本,制定国家及行业标准4项;先后研制了4款智能挖掘机,产品累计销售近2000台,销售额达15亿元。
电子器件基片加工专用多线切割装备系列化研制与产业化
完成单位:湖南宇晶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大学,湘潭大学,温州大学
完成人员:戴瑜兴、张义兵、熊万里、蒋近、周志雄、全惠敏、杨宇红、郑崇伟、蔡国安、刘春陵、王环、杨辉煌
项目主要科技创新如下。
1.提出并实现了多线切割装备复杂多轴传动系统高速同步控制等多线切割机核心控制方法。
2.提出了优化的多线切片新工艺和多线切割装备多轴传动新技术,开发了多辊主轴系统、自动排线装置和进给装置等核心功能部件。
3.实现了一次性精密高效成形;开发了金刚石线多线切割技术和装备,采用水代油砂,实现了贵重材料切屑的回收利用,从根本上解决了油砂和切屑的环境污染问题。
4.攻克了LED 衬底等关键技术难题,成功开发了5类专用多线切割机床,实现了系列化多线切割机装备的国产化。
该项目获发明专利4项,发表论文40余篇,成果打破了日本等国对多线切割技术及装备的垄断,突破了我国LED照明和磁性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的瓶颈。产品在国内LED基片衬底材料等多行业的市场占有率达70%以上,并出口至德国等国,为项目产业化单位新增产值10亿元,新增利润近2亿元,新增税收6309万元。
工程机械超高强钢臂架设计及制造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
完成单位: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完成人员:付玲、任会礼、王霄腾、钟懿、付顺强、李耀、曾维栋、曾光、罗志敏、张斌、张文伟、汪志凯
项目针对工程机械超高强钢臂架结构设计及制造关键技术的攻关,突破了超高强钢臂架稳定性精确设计、抗疲劳、精密冷弯成形和焊接变形控制四大关键技术瓶颈。
1.提出超高强钢管材稳定系数计算公式及多级变截面臂架计算长度系数表,突破了超高强钢臂架稳定性精确分析及设计技术。
2.建立了超高强钢疲劳强度基础数据库,开发了超高强钢臂架结构抗疲劳设计系统,建立了超高强钢臂架结构抗疲劳设计准则。
3.提出了适用于超高强钢的改进Y-U 本构模型,解决了本构模型多参数快速精确反演难题,突破了多因素耦合作用下冷弯工艺稳健设计技术,研制出臂架冷弯实时检测与控制系统。
4.建立了适用于超高强钢焊接的高温粘塑性本构模型,研制出相应装备,实现吊臂焊接最大变形量减少43%。焊后矫形时间减少50%。
项目获授权专利7项,制定企业标准2项,突破了长期困扰工程机械行业超高强钢臂架设计制造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并广泛应用于混凝土机械、起重机械、高空作业机械的产品,直接经济效益达2.24亿元。
冶金、化工固体废物安全利用关键技术
完成单位:中南大学,湖南工业大学,湘潭电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株洲市霞湾建材有限公司,湖南恒宇建材有限公司,湖南省建筑材料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完成人员:柴立元、汤建新、彭兵、柳全丰、胡舜钦、滕明珺、闵小波、梁彦杰、刘乐安、张塘柏、彭长青、黄忠卫
项目重点围绕冶化固废资源安全大宗利用技术开展创新研究,主要技术创新如下:
1.创建了冶化工业区大宗工业固废安全利用评价系统,研发了固废中重金属包裹固定预处理新方法,处理后重金属浸出毒性及放射性等指标优于国家相关标准,为冶化固废安全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奠定了基础。
2.建立了复合外场有效激活固废中胶凝成分新方法,为固废在建材生产中实现大比例掺入提供技术保障。
3.攻克了传统烧结制砖工艺利用高能耗提高产品强度的难题,发明了锰渣等冶金固废低温软化烧结制砖新工艺。
4.开发了基于托勃莫来石结构特征的复合胶凝加气砌块生产新工艺,固废的掺入比例提高了27%,生产成本下降20%。
该项目申请发明专利10项、授权3项,软件著作权1项,先后在湖南金鼎建材有限公司等10家大型企业成功应用。项目建立了5000万块/年烧结制砖生产线,形成了150万立方米/ 年加气砌块生产能力,近三年消纳利用电解锰渣、电石渣等冶化固废约300吨;统计的9家企业累计新增产值6.12亿元、利税1.71亿元、节支增收0.5亿元。
■国家荣誉 湖南荣光
湖南省获2013年度国家科技奖励成绩斐然:湖南省单位主持和参与完成的20个项目获得奖励: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4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5项。
其中湖南省单位为第一完成单位的获奖项目有9项(2项为专项(保密)类),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3项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5项(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由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袁隆平院士领衔完成的“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实现湖南省主持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零的突破,是自2000年以来我国农业领域唯一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的项目。
湖南省单位为第一完成单位所获奖项目(不含专项(保密)类):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时滞系统鲁棒控制的自由权矩阵方法
完成人员:吴敏(中南大学),何勇(中南大学),张先明(中南大学)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
硫化矿新型高效捕收剂的合成技术与浮选应用
完成人员:钟宏(中南大学),刘广义(中南大学),覃文庆(中南大学),王帅(中南大学),蒋玉仁(中南大学),曹占芳(中南大学)
新型自密实混凝土设计与制备技术及应用
完成人员:余志武(中南大学),谢友均(中南大学),田倩(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郑建岚(福州大学),李化建(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龙广成(中南大学)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特等奖
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研究与应用
完成单位: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等
完成人员:袁隆平,石明松,邓华凤,卢兴桂等
一等奖
电网大范围冰冻灾害预防与治理关键技术及成套装备
完成单位:湖南省电力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等
完成人员:陆佳政,蒋兴良,鲁先龙等
二等奖(2项)
超大型塔式起重机关键技术及应用
完成单位: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中铁大桥局股份有限公司
完成人员:喻乐康,阳云华,李桂芳,李宇力,付英雄,易德辉,周汉麟,何首文,张剑锋,刘圣平
复杂装备数字化设计中的关键共性技术及其应用
完成单位:湖南大学,合科软件(北京) 有限责任公司
完成人员:韩旭,文桂林,姜潮,刘桂萍,牟全臣,吴长德,刘杰,周长江,雷飞,杨旭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