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用二氯喹啉酸如何防药害




当前正是春季农业生产关键时节,全陕西省春耕生产已由南向北、由东向西相继展开,各地不误农时迅速掀起春季农业生产高潮。

陕西省夏粮占全年粮食总产量近40%,春播面积占全年粮食播种面积60%。春季农业生产,直接关系到夏粮的收成,也是稳定秋粮的基础。抓好当前春季农业生产,对全年粮食丰收至关重要。那么,当前春季农业生产期间,谁在种地?种子质量有保障吗?麦苗还“渴”吗?日前,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进了田间地头。

1、谁在种地?

4月17日下午,记者在长安区采访时发现,公路两侧的农田里,一些撂荒地夹杂其中,有的干枯的杂草已长到1米来高。行至引镇光辉村,记者眼前一亮,绿油油的小麦碧波荡漾,长势喜人。“现在年轻人都在外打工,在家种地的都是老人和妇女。”在地头,67岁的五组村民辛兴富说,村上人均耕地面积正在逐年减少,已由六七年前的1.5亩,减少到现在的七八分。年轻人只有“三夏”大忙时短暂回来几天,其他时间都在城里。

据国家统计局西安调查队调查显示,在西安市有劳动能力的农民家庭中,40%外出务工从事第二产业,55%从事第三产业。也就是说,在西安农村仅有5%的农村劳动力专门务农。其实,这一现象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很普遍。

“现在的年轻人,和父辈们不一样,他们熟悉城市胜过农村,土地对他们来说已很陌生。他们生活在城市,不会也不愿回家乡种地。”引镇光明村支书张念祖说,年轻人为啥不愿种地?关键还是种地收入低,一亩小麦纯收入七八百元,而在外打工一个月少说也在2000元以上。目前,全村1600多人中只有450人种地,大多还是兼业化。

光明村有耕地2200亩,其中1600亩种植粮食作物,其他的都被村民以每亩1300元价格流转出去,发展大棚草莓、绿化苗圃等。张念祖说,现在耕种、收割都是机械化,病虫害防治也有专业服务队,不需要太多劳力,只是种地的人员结构不尽合理,已经严重老龄化。

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城镇化建设加快,陕西省相继催生了一大批诸如农业合作社、土地托管、大户承包、家庭农场等经营模式,有力地推动了粮食生产的规模化。

在长安区,土地托管已成为农业生产新模式。农民在不放弃土地经营权的前提下,由企业代为管理土地,提供从种到收全程服务。企业从良种、农资中赚取差价。这种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不仅解决了“谁来种地”问题,还促进了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耀州区瑶曲镇葫芦村种粮大户雷德云,承包本村土地630亩发展粮食生产。去年,他销售商品粮35万公斤,还为群众销售粮食65万公斤,累计销售收入200多万元,有力地带动了当地的粮食生产。

据了解,像长安、耀县这样形成规模种植的田地,只占全省粮食总面积的10%左右。对此,陕西省今年继续加大对种粮农民补助,扶持农机专业服务、病虫害统防统治、农资配送、产业联盟、全程托管等社会化服务组织,推动发展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竞争充分的农业社会化服务。针对普遍存在的“省事田”、“懒人田”现象,陕西省已在部分县开展试点,以高产创建、小麦“一喷三防”为突破,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有效方式,支持和引导经营性服务组织参与其中服务“三农”。

2、种子行吗?

“这些小麦的种子都是长安区按照每亩20斤的标准,免费发放给群众的。种子质量绝对有保障!”光明村村支书张念祖,指着整片连种的绿油油的小麦对记者说。

据了解,以前农民买种子,都是自己去经销门店,有的人对品种特点不了解,加上各买各的,品种杂乱,不利于连片种植。甚至一些不良商贩,向农民推销假种子、劣质种子,坑害农民。为维护农民利益,促进农业生产,4年前,区政府就开始统一供种,还减免了每公斤2.6元的购种费用。

“现在农民种粮食有良种补贴,政府直接打到农民‘一卡通’账户上,目前,全村几乎家家都种粮食。今年,全村种的小麦都是“武农148”优良品种,实现连片种植后,加上今年墒情好,小麦长得格外壮实。”张念祖说:“这个品种的小麦品质非常好,村民大都要给自家留一部分吃。”

省种子管理站副站长张宗荣说,农作物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种子对粮食生产丰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据悉,每年7月-8月份秋播前,省种子管理站和农业厅都会根据长期试验示范结果,提出全省品种区域布局指导意见,根据关中灌区、渭北旱塬和陕南地区不同特点,提供主要农作物适播品种,为农民选用良种提供可靠依据。去年全省推广200万亩小麦优良品种“西农979”,不仅品质好,产量还能提高5%以上,对全省粮食丰产丰收作出了贡献。

为规范净化种子市场,打击不法行为,维护农民切身利益,早在今年2月底,省种子管理站就开展了2014年春夏季种子市场专项检查行动,加强市场检查,进村入户倒查,抽检种子质量。目前,全省正在开展种子质量安全督察活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种子行为,为春季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3、麦苗“渴”吗?

3月份,麦苗旱得打蔫蔫。临潼区相桥街办任家村村民李世华,隔三差五往村里管水的斗长家里跑,每当看到渠水哗哗流进自家麦田,李世华心里就感到很欣慰。4月17日,记者再次见到李世华,他笑眯眯地说:“清明后,老天很给力,接连下了几场喜雨,让麦子喝得饱饱的。你看这地里的麦子长得多精神!风调雨顺兆丰年啊!”

根据省农业遥感信息中心监测,今年春季前半期(3月份),渭北东部局地、关中东部局地、商洛东南部,中到重度持续缺墒;关中中东部、汉中局部及安康大部轻度缺墒。全省43万亩作物受旱,主要分布在蒲城、富平、合阳、大荔县部分地方。为缓解旱情,服务春耕生产,全省水利部门开动一切水利设施,引水到田间,服务到地头,已累计完成抗旱春灌480万亩,其中大中型灌区完成春灌324万亩。

蒲城县位于渭北旱塬,土壤失墒较重,清明节那天,翔村乡八福村的村民们,手里拖着“小白龙”(白色水管),有序地往田里灌溉。在交口灌区北倪辖区,旱象抬头时,为满足群众春灌要求,灌区职工连续倒班,组织浇地服务队送水进田,保障群众灌溉需求。春灌以来,仅交口抽渭灌区渠首,就已为群众灌地64万余亩。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正当全省小麦“喊渴”时,清明后的几场雨水,自北向南均匀地播洒三秦大地,使陕西刚刚抬头的旱情得以缓解。目前,全省大部地区冬小麦处于拔节~孕穗期,陕南正在春播,关中、陕北处于备播阶段。春雨连绵,非常有利于小麦生长和春播开展。记者了解到,几次大范围的降水过程,已让各地的麦苗“喝”了个够。4月18日,全省再次普降小到中雨或大雨,更为全省春季农业生产“锦上添花”。全省12个大型灌区,目前大都处于停机状态。

有收无收在于水。眼下,离全省小麦大面积收获还有四五十天,也是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根据预报,4月下旬,陕西省仍以阴雨天气为主。气象专家建议:陕南积水田块,特别是育秧田应及时排水去渍;陕北、关中还需蓄水保墒。 (陕西日报)(责任jianxi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