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四川成都地理标志产值达191亿元

地理标志是农业资源转化为商品走向市场并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载体。成都市在建设都市现代农业中,按照“立足一个资源、围绕一个产业、抓好一个品牌、带动一方发展”的品牌富农思路,有效促进了粗放式经营的传统农业向都市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近日,成都市工商局编撰发布的《成都市2013品牌战略暨地理标志发展报告》披露,截止2013年底,全市地理标志品牌累计52件。其中:地理标志保护产品30件,居全国副省级城市首位;地理标志商标13件,农产品地理标志9件。全市地理标志品牌价值超50亿元,2013年实现总产值达191亿元,带动77万人就业,农户年收入达1.7万元。

地理标志品牌

价值超50亿元

自上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实施地理标志保护制度以来,成都市高度重视地理标志对促进“三农”发展、生态保护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农业、工商、质监等部门认真梳理挖掘地理标志产品资源,切实加强地理标志产品质量管控,大力培育保护地理标志品牌,有力有序有效地推动了全市地理标志发展。目前,全市地理标志品牌累计52件。其中:地理标志保护产品30件,居全国副省级城市首位;地理标志商标13件,农产品地理标志9件。全市地理标志品牌价值超50亿元,蒲江雀舌、双流冬草莓、都江堰猕猴桃名列“中国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价值百强”.“品牌+基地+龙头企业”的新型产业化模式逐步形成,共创共享的品牌效应逐步彰显,2013年全市地理标志品牌实现总产值达191亿元,带动就业77万人,农户年收入达1.7万元。

把地理标志品牌作为促进农产品参与市场竞争,打造高端农业产业的重要抓手,赋予了传统优质农产品更高的经济价值,进而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实现了从“品牌助农”到“品牌富农”的转化。

“都江堰猕猴桃”在获得地理标志保护的同时,也成为全国第一个通过EUREPGAP(欧洲良好农业操作规范) 和CHINAGAP(中国良好农业操作规范)“双认证”的农产品基地。2013年,全行业销售额3.5亿元,纳税450万元,年均增幅都在13%以上,带动就业3.2万人,人均年收入7000多元。“蒲江雀舌”地理标志注册成功后,知名度大幅提升,品牌价值已达12.77亿元,种植面积扩展到20万亩,销售额从2008年不足2亿元跃升至2013年的7.3亿元,鲜叶收购价平均增长45%茶农每亩增收5000多元,成为名符其实的“品牌创富基地”.

品牌聚集

产业转型起步

现代都市农业以地理标志为纽带,逐步向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催生了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特色产业集群。2013年,成都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34家,产业化带动面已达90.16%.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销售收入突破2000亿元,其中:亿元以上167家、10亿元以上17家、50亿元以上7家、100亿元以上2家。

“郫县豆瓣”地理标志注册前,年均产量5万吨,销售收入2.5亿元。在品牌经济的推动作用下,“品牌+基地+龙头企业”的新型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逐步形成,经济社会效益凸显。2013年,产量达94万吨,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75亿元,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40%.出口美国、加拿大、新加坡、菲律宾、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750万美元。目前正加快培育郫县豆瓣“百亿产业”预计到2015年,实现豆瓣行业产值100亿以上。

成都在推进猕猴桃产业发展过程中,坚持发挥品牌的聚集和引领作用,坚持向产业高端发展,资源优势加快向品牌优势、市场优势转化,全行业销售收入9.3亿元,利税1700万元,累计品牌价值21.85亿元,催生了禹王、伊顿等行业龙头企业,引领带动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蒲江茶叶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程度不断提升,绿昌茗、嘉竹、了翁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快速成长壮大,成为引领行业发展、抢占产业高端的生力军。以茶为媒,每年举办“采茶节”吸引了大量游客,还带动了当地旅游、餐饮、文化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同时,联想集团拟在蒲江县投资近10亿元,用于建设工程中心、物流中心、新品种园和1.5万亩基地等,形成现代农业产业链,带动一大批高端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集中落地,有力促进了传统种养殖业、规模龙头企业向高端发展,形成以现代农业为纽带的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集聚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