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谈中国杂交水稻“走出去”
新华网长沙4月25日电(记者谢立言明星)杂交水稻的发明与推广,解决了中国粮食自给的难题,也为世界的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杂交水稻走出国门,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新华社记者日前在湖南农科院采访“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及相关领域专家时获悉,杂交水稻当前大规模走出国门还需从三方面不断加强。
今年已84岁高龄的袁隆平身板硬朗。他表示,第四期超级杂交稻攻关研究已于2013年启动,第四期产量预计要实现亩产1000公斤。他说起话来铿锵有力,相关数据顺手拈来。
袁隆平说,今年在全国安排了26个高产攻关“百亩片”的示范田,分布在湖南、安徽、湖北、江苏、江西、广西、广东、贵州、山西及河南10个省份。
由袁隆平最先培育、被称为“东方魔稻”的中国杂交水稻取得的丰硕成果,目前已经在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引种和开展研究,其中印度、菲律宾、越南等国已大面积种植杂交水稻。有业内人士指出,中国的杂交水稻能被众多的国家和地区所学习和接受,这本身就是对杂交水稻的一种莫大认可。
关于加强中国杂交水稻走出国门,袁隆平表示,首先有关部门在制定政策上要给予更加宽松的环境和政策,走出去也将变得更为容易。其次,要创造条件,联合国内外的一些机构和企业,开展针对境外杂交水稻研发的相关研究。第三,要建立激励机制,降低国外投资的风险,国家应加大对境外的投资力度。
湖南是中国水稻产量第一大省,也是袁隆平开展水稻研究的主要根据地之一。前不久,东帝汶总理沙纳纳还带团来到湖南,考察了总部设在湖南长沙的隆平高科,东帝汶农业部门还与隆平高科就东帝汶农业产业园合作开发协议项目举行了签约仪式。
目前,在中国的帮助下,东帝汶已经成功建立面积达1000公顷的杂交水稻种子繁殖基地。中国还派专家对东帝汶等东南亚国家进行杂交水稻方面的人才培养及技术支持。
农业部于1996年立项启动“中国超级稻育种计划”。2013年9月28日,农业部在湖南省隆回县羊古坳乡牛形村,对由袁隆平创新团队成员选育的第四期超级杂交稻苗头组合“Y两优900”101.2亩高产攻关片,现场测产验收平均亩产为988.1公斤,逼近亩产1000公斤的超级杂交稻第四期研究目标。
这一产量超过了袁隆平团队选育的第三期“Y两优2号”在2011年创下的926.6公斤、宁波农科院马荣荣团队选育的“甬优12”在2012年创下的963.65公斤的纪录。这意味着第四期超级杂交稻攻关取得重大进展。(原标题:《政策宽松、国际合作、降低风险——袁隆平谈中国杂交水稻“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