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玉米涝渍

(1)选用耐涝、抗涝品种不同品种耐涝性显著不同,耐涝性强的品种,根系一般具有较发达的组织气腔,淹水后乙醇含量低,近地面根系发达,可以选择耐涝性强的品种。

(2)调整播期,适期播种在易涝地区改种水稻、高粱等耐涝作物,播种期应尽量避开当地雨涝汛期。玉米苗期最怕涝,拔节后抗涝能力逐步增强。因此,可调整播期,使最怕涝的生育阶段错开多雨易涝季节。

(3)浸种处理春玉米播种时遭遇连续阴雨天气容易出现烂种,降低发芽率。要在种植前进行浸种处理,能减少烂种,促进发芽,使发芽整齐,发芽率高,幼苗健壮,生长快。具体方法是在种植前,将玉米种子拌于1500倍神农素鳌合肥、5000倍芸蔓素内醋混合液中浸5-6小时,使种子充分吸湿膨胀,捞起后,沥干水分,再用1000倍高锰酸钾水溶液清洗种子,除去种子表面的各种病菌,然后种植。这样,经过5-7天后,种子即可发芽长成幼苗,且幼苗病虫害少,特别是白化苗少,产量高。

(4)排水降渍,垄作栽培涝害主要是地下水过高和耕层水分过多而造成的。因此,防御涝害首先是因地制宜地搞好农田排灌设施。低洼易涝地及内涝田应疏通田头沟、围沟和腰沟,一旦发现田间积水,应及时排除,降低土壤湿度,达到能排、能降的目的。有条件的地方可根据地形条件在田间、地头挖设蓄水池,将多余的淹涝水排入蓄水池内贮存,作为干旱时的灌溉用水。要尽量避免玉米在低洼易涝、土质豁重和地下水位偏高的地块种植,应尽量选择地势高的地块种植玉米,避免水淹。在低洼易涝地区,通过农田挖沟起垄或做成“台田”,在垄台上种植玉米,可减轻涝害。玉米前期怕涝,高产夏玉米应及时排涝,淹水时间不应超过0.5天。生长后期对涝渍敏感性降低,但淹水时间不应超过1天。

(5)中耕除草涝渍害过后易使土壤板结,通透性降低,影响玉米根系的呼吸作用及营养物质的吸收。降水后地面泛自时,要及时中耕松土,或起垄散墒,破除土壤板结,促进土壤散墒透气,改善根际环境,促进根系生长。要清除田间杂草,以防止翌年病毒病的发生和流行,减轻病害发生。

(6)及时培扶植株灾后造成倒伏的,如果涝害发生较早,植株可自行恢复直立生长。若在大喇叭口期后发生倒伏,植株已失去恢复直立生长的能力,应当入工扶起并培土固牢。但应尽量不损伤新生出的气生根,并注意清除叶面泥沙,以恢复植株正常的光合作用。

(7)及时追肥玉米是需肥量较大的作物,涝害导致土壤养分流失严重,苗势弱,要及时追施提苗肥(每亩施尿素10千克和复合肥20-30千克),大喇叭口期每亩追施尿素20千克。玉米受涝往往表现为叶黄、秆红,迟迟不发苗,受涝后施氮肥促恢复,低肥地尤为显著,加速植株生长,减轻涝灾损失。适当加大磷、钾肥用量,可促进根系生长发育,增强茎秆的抗倒伏能力,减轻涝害损失。对受淹时间长、渍害严重的田块,在施肥的同时喷施高效叶面肥(1%的尿素加0. 2%的磷酸二氢钾)和促根剂,促进恢复生长。

(8)入工授粉对处于抽雄授粉阶段的玉米,遇长期阴雨天,应采取入工授粉方法促进玉米授粉。否则,玉米将因不能正常结实而出现大面积空秆。

(9)化学调控针对因雨水多而导致的高脚苗问题,在落实中拼除草、起垄散墒措施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喷施玉米健壮素、玉黄金、金得乐等玉米化学调控制剂。喷多效哇比喷水增产5. 3%,受涝后喷增产9. 5%。

(10)加强病虫害防治,消灭田间杂草由于田间积水,土壤水分饱和,空气湿度大,易发生各种病虫害,如大斑病、小斑病、纹枯病、青枯病等。喷施叶面肥时,可同时进行病虫害防治。防治纹枯病可用井冈霉素或多菌灵喷雾,喷药时要重点喷果穗以下的茎叶;防治大小斑病可用百菌清或甲基硫菌灵,7-10天一次,连续2-3次。防治玉米螟应在拔节至喇叭口期用杀虫双水剂配成毒土或用辛硫磷灌心。涝灾后土壤湿润,易滋生杂草,注意及时清除。

(11)促进早熟涝灾发生后,玉米生育期往往推迟,易遭受低温冷害威胁,必须进行入工促熟。生产上常用的促熟方法有:

①施肥法在玉米吐丝期,每亩用硝酸钱10千克开沟追施,或者用0.2%-0. 3%磷酸二氢钾溶液(或3%过磷酸钙浸出液)叶面喷施。如果吐丝期已经推迟,可通过隔行去雄,减少养分消耗,提高叶温,加速生育进程。

②晒棒法在玉米灌浆后期、籽粒达到正常大小时,将苞叶剥开,使籽粒外露,促其脱水干燥和成熟。

③晾晒法如果小麦播期已到,但玉米仍未充分成熟,可将玉米连秆砍下,码在田边或其他空闲处(注意不要堆大堆),待叶片枯干后再册下果穗干燥脱粒。另外,在玉米灌浆期,用锄(或犁)在垄的两侧锄(或犁)一遍。

(12)涝后晚播补种措施对受淹时间过长、缺苗严重的田块,灾后应及时重新播种,选用早熟种,如早熟品种也不能成熟,则应改种其他作物或蔬菜。

本文章来自中国生态农业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