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转基因都在哪儿?

如果有人当面称呼陈强为“转基因爱好者”,他一定会跳起来反驳:“不是爱好者,是恐惧者!”连他的妻子都觉得,陈强可能犯上了“转基因恐惧强迫症”—他是至少20个相关网站论坛的常客,每天一有空闲,就会搜索和讨论转基因、地沟油、重金属污染等事关食品安全的问题,特别关注哪些产品涉及转基因,收集下来的名单已经有长长的一串。“都是网上大家乱贴的东西,也无从查证,肯定有真有假。但是,作为普通百姓,我觉得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生活中离它们远一点儿不就完了吗?!”而结果是,今天这个东西不能吃,明天那个东西不能食,用他妻子的话说,他的生活“用的是减法”。

“差不多四五年了吧,我们就没在外面正经吃过饭,偶尔需要应酬,全家人在他的威慑下,也只能挑点儿拍黄瓜之类的菜吃两口,美其名曰习惯吃素,实际上是被他那个名单吓得!”陈强妻子说。

陈强的儿子今年刚上大学,到现在还不习惯学校食堂的饭菜,隔个两三天就得回趟家,吃点儿再带点儿。“还是妈妈做的饭菜,好吃又安全。”这个刚刚18岁的小伙子说。而妈妈却很担心,儿子将来怎么生活。“莫非也要像他爸爸那样?实在有点儿太累了!”

在现实生活中,像陈强这样的或许算是极端,但关心转基因产品安全的绝不在少数。事实上,自转基因产品问世以来,围绕着它安全方面的争论就从未停止过,欧美一些电视台甚至组织拍摄了很多电视片来反映这一最新科技下的生活内幕,里面的提法都很吓人:人口灭绝、物种危害、阴谋、黑幕等等。这些电视片在网络上都很方便搜索观看,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恐惧。

在中国,有关转基因食品安全的争论以及相关事件也时有发生,这半年来似乎达到了一个小高潮。就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它也是代表委员们在台面上和台底下热议的重点话题,与正在不断发酵的“崔方之争”,以及崔永元的专题电视片不无关系。

但是,无论如何,有一个事实不容忽视:转基因产品已经真真切切地走进了我们的生活,谁都躲避不开。无论从生活的现实还是从法律层面上,都是如此。

生活中有哪些转基因?

我们不能把陈强的那份转基因名单公布出来,因为上面鱼龙混杂,真假难辨,而且肯定不会准确。但是,我们也很想通过采访和资料搜集,能够得到一份相对科学、完整的转基因产品名录。

然而,我们很快就发现,这个工作也并不容易。官方的名单非常透明,相关规程和规定非常明确。问题的关键是,实际生活中不时会出现很多超出规程和规定的漏洞,让转基因之水流到了我们意想不到的地方。更重要的是,这些问题很多都在传言和真实之间,扑朔迷离,让人无所适从。比如,肯德基豆浆事件。

在网络和微博、微信平台上,流传着很多关于转基因的段子,说它们不可信吧,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如陈强一般的,则几乎是主导了他们的生活。网上一份广为流传的名单是:中国农业部已经批准种植的转基因农作物有甜椒、西红柿、土豆,主粮作物有玉米、水稻,今后可能陆续批准的农作物有小麦、甘薯、谷子、花生等,进口的转基因食品有大豆油、菜籽油、大豆等。目前只有花生油不是转基因的。猪、牛、鸡饲料是转基因玉米、转基因大豆。未批准的有非洲鲫鱼、非洲鲶鱼等,很多转基因物种只在中国有种植和销售。

这份名单靠谱吗?我们不妨对照一下农业部官方的说法:

目前,经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评审,已先后批准了转基因棉花、转基因大豆、转基因玉米、转基因油菜四种作物的进口安全证书。除批准了转基因棉花的种植外,进口的转基因大豆、转基因玉米、转基因油菜用途仅限于加工原料。我国至今没有批准任何一种转基因粮食作物种子进口到中国境内种植。截至目前,我国共批准发放了七种转基因植物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即1997年发放的耐贮存番茄、抗虫棉花安全证书,1999年发放的改变花色矮牵牛和抗病辣椒(甜椒、线辣椒)安全证书,2006年发放的转基因抗病番木瓜安全证书,2009年发放的转基因抗虫水稻和转植酸酶玉米安全证书。

不难看出,官方的说法和民间的议论有着较大的差距。尤其在主粮作物方面,社会上一直有着我国已经开始大面积种植主粮转基因作物的说法,而农业部副部长牛盾的回应是:“目前主粮转基因食品还没有商品化生产,肉蛋奶和水产品也没有。”

那么,我们生活里有多少转基因食品呢?数据统计,截至2013年10月,中国已有五大类十七种转基因食品在市面销售,比如耐储存番茄、抗虫棉花、抗病辣椒、抗病番木瓜、转植酸酶玉米和抗虫水稻等。

据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介绍,我国目前对转基因产品的监管,已经建立健全了一整套适合我国国情,并且与国际接轨的法律法规技术和管理规程,涵盖了转基因研究、试验、生产、加工、经营、进口许可还有产品强制标识等各个环节。将这些法规进行归纳,主要有:国务院颁布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农业部制定实施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安全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和《农业转基因生物加工审批办法》四个配套规章,国家质检总局施行的《进出境转基因产品检验检疫管理办法》。

《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农业转基因生物,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变基因组构成,用于农业生产或者农产品加工的动植物、微生物及其产品,主要包括:转基因动植物(含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和微生物;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产品;转基因农产品的直接加工品以及含有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或者其产品成份的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农药、兽药、肥料和添加剂等产品。

可以看出,现实生活中可能涉及到的转基因产品,远远不止转基因食品一项。只不过,转基因食品与普通人最贴近,最引人关注,也最敏感。

生活中有哪些安全红线?

今年2月28日,国家质检总局新闻发言人陈熙同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截至2月24日,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共在88.7万吨进口美国玉米中检出MIR162转基因成分,都作了退运处理。

据介绍,自2013年10月深圳口岸从进口一船美国玉米中检出未经我国农业部批准的MIR162转基因成分后,福建、山东、广东、浙江等口岸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持续从进口美国玉米中检出MIR162成分。质检总局要求各口岸检验检疫部门继续加强口岸把关,一旦在进境农产品中检出未经批准的转基因成分,一律作退运或销毁处理。

这样的信息多少让人们感到心安:我国市场上的转基因产品,无论是进口还是国产,并不是没有规矩。

那么,根据我国现行法规,转基因产品要获得市场销售的合法身份,需要怎样的规矩和程序呢?

农业部相关部门向《中国周刊》记者介绍说,转基因食品的市场化分进口和国产两种,无论是进口用作加工原料还是国产用作种植,审批制都是其统一的进入“门槛”。通过审批的前提,是需要经过相关的安全检测和验证。

据悉,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技术支撑体系主要包括安全评价体系、检测体系和标准体系。其中,安全评价体系农业部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组建了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以下简称安委会),按照实验研究、中间试验、环境释放、生产性实验和申报生产应用安全证书五个流程环节,由安委会对其进行科学、系统、全面的安全评价,为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提供技术咨询。安委会委员由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生产、加工、检验检疫、卫生、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专家组成,每届任期三年。委员的选拔流程是:经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推荐,由农业部聘任。

在检测体系中,检测机构的职责是: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和评价提供技术服务;承担农业部或申请人委托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定性定量检验、鉴定和复查任务;出具检测报告,作出科学判断;研究检测技术与方法,承担或参与评价标准和技术法规的制订和修订工作。目前,已有37个检测机构通过了认证,获得了农业部认可的相关资质。

在标准体系中,组建了全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标委会),由国家标准化管理技术委员会依法批准成立,主要负责转基因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的研究、试验、生产、加工、经营、进出口及与安全管理方面相关的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在国际上对口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的政府间特设生物技术食品工作组等技术组织,目前已编制完成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标准化体系规划》,发布了104项转基因生物安全标准。

按照我国目前的管理体系,转基因食品从进口、生产,一直到我们家里的餐桌,涉及到的管理部门主要包括:农业部、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检验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三个部门,而其中绝大部分的重担,其实是在农业部的身上。

尽管管理体系如此健全,有关转基因产品的安全争议和违规事件仍然屡见不鲜。如2010年,湖北、湖南就有多个超市被爆查出转基因大米。对此,农业部副部长牛盾表示:“这些事件是违法的,要追究(责任)。”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也表态说,农业部将督促各级农业部门加强执法检查,严厉查处转基因作物的非法种植。同时严把品种审定关,从源头上防止转基因种子未经批准就进入市场和违规种植,欢迎向各级农业部门举报。

看来,安全红线是有的,关键是它结不结实,执行到不到位。

我们有哪些知情权和选择权?

“你自己吃转基因食品吗?”在今年的“两会”上,无论是韩长赋、牛盾,还是其他“力挺”转基因的官员、专家,都会被媒体问到类似的问题。

当然,大家听到的答案几乎都是肯定的。但这些肯定能给人们带来多大的信心和信任,还是个问号。因为毕竟,舆论中对转基因食品危害的渲染不断深入人心,无论它们是否真实,是否科学,是否过分,甚至胡说八道,吃这件事情实在太贴近生活,也太个人化了。

于是,在不能百分之百信任的情况下,一个退一步的权益问题被人们不断放大:我是否可以明确知道?是否可以自由选择?

在转基因的争论中,广东海洋大学食品科技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系主任雷晓凌教授算是一个“平常派”。她的核心观点是,对转基因食品也可以像对其他食品一样,以平常心来对待。转基因都是针对某个功能对植物进行一些改良,不会刻意去制造对人体不安全的食品。“人吃东西不是只吃一类,而是不同的食品一起吃,即使某些食品有一定的风险也不是很要紧,无需太紧张。”

同时她也认为,最大程度地保护人们的知情权非常重要,尤其是在现阶段。

事实上,我国关于转基因相关生物及产品标识制度的建立由来已久。早在2001年,国务院就颁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农业部颁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卫生部颁布了《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这些行政法规中都明确规定了对于农业转基因生物及转基因食品,必须进行明确的提示性标注。例如,《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中就规定,转基因食品的标签上必须标注“转基因XX食品”或“以转基因XX食品为原料”。

目前,国际上对转基因产品的标识有三种情况:一种是自愿标识;一种是定量标识,按照含量标准来标,低于标准可以不标;一种是强制定性标识,只要存在这方面的成份,就必须标识。而我国实行的,是第三种。

在实际生活中,关于转基因食品标识的实行情况似乎并不十分理想,至少不能让广大消费者满意。在超市里随便转一转就会发现,凡是不含转基因的,都把这句话标注得大大的,浓墨重彩;而含有转基因的产品,标识都做得小小的,在最不起眼的地方,如果不仔细观察,很难发现。记者在一家超市转了一个多小时,只发现了五个标注转基因原料的产品,其中面对一桶5升装的食用油,记者端着沉甸甸的油桶翻来覆去查找了整整十多分钟,才在一堆密密麻麻的小蝌蚪般的文字中,发现了一行小标识。照这样的速度,记者大概预估了一下,如果所有产品必须看到明确标识才去购买,采购一家五口人一周的基本生活食材,至少需要八个小时。如果是老人,眼神不好,基本上无法购买。

其实,如果细琢磨,非转基因成为了很多产品浓墨重彩的宣传点,一定程度上也是基于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不信任。

所以,市场是最好的一面镜子.

当然,标注了就是好的。是否每个企业、每个产品都能做到诚信标注,才是当前消费者最关心的大问题。比如,肯德基豆浆。

陈强的一位移民加拿大的朋友告诉他说,在加拿大,即便在最普通的超市,都设有转基因产品的专门货架,喷刷着非常显眼的橘红色。而且绝对值得信任,只要是转基因的产品,一定不会在其他货架出现。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老百姓对如何鉴别转基因食品知之甚少,更不知道生产转基因食品的企业是否依法进行了标注,以及有关执法部门对于转基因食品标识的监管力度到底如何。由于消费信息的不对称、不透明、不及时,造成当前关于转基因食品的流言盛行,消费者将信将疑,不知该如何选择,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社会恐慌。”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宗庆后在两会期间做出了这样的发言,并被媒体广为报道。

建议,提高转基因食品相关问题的立法层级,由人大尽快正式立法,以国家法律的形式把转基因食品的标识制度确定下来;通过权威新闻媒体系统、长期地宣传转基因食品知识,政府应该有义务把如何鉴别转基因食品的知识告诉消费者,更好地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让老百姓明明白白消费。执法机关应加强对转基因食品标识问题的执法监督力度,同时建立转基因食品生产企业登记备案制度,凡是生产转基因食品的企业,除了在产品上依法如实标注以外,都应该把产品的名称、种类、产量等信息向主管部门进行备案,并由主管部门统一对外发布,消费者可直接上网查询。

从农业部的口径来看,对此也是予以大力支持的。副部长牛盾表示:“想吃或者不想吃转基因产品,是消费者自己的权利。要满足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他说,“现在市场很多商品的标识很小、容易忽略的问题”,是企业经营主体的自主行为,这也是为什么国家没有规定,但是很多商品主动标识“我是非转基因”的原因。

转基因是门科学,知情权和选择权只是一个方面。就像宗庆后所说的,无论政府还是科学界,更应该明明白白地解释转基因,让越来越多的人们理解转基因、接受转基因—如果它真的有利无害的话。这才是根本上的长远大计。

然而,在《中国周刊》记者接下来的采访中,得到的情况却并非如此,科学界的专家学者们不约而同的缄默和躲避,让我们觉得非常蹊跷。



文章来源:中国周刊



(责任谢盛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