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四方面重点部署2014年粮食工作
【导语·中国大田网】辽宁省粮食流通工作要以保障粮食安全为中心,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确保粮食市场稳定,坚持改革创新推进产业发展,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粮食安全保障。加大对粮食工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把各项粮食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2014年是贯彻实施国家新粮食安全战略的第一年。全省粮食流通工作要以保障粮食安全为中心,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确保粮食市场稳定,坚持改革创新推进产业发展,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粮食安全保障。
一、全面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确保粮食安全
一是严守“种粮卖得出”的底线抓收购,维护种粮农民利益;严守“吃粮买得到”的底线保供给,保障市场供应;确保供需基本平衡,稳定粮食价格。
二是着力加强执法队伍体系建设,强化技术手段和科技支撑,在“人防”、“智防”的基础上,加强技术防范措施。结合粮食库存监管工作,建立督查通报制度,对各级储备粮油库存数量、质量及储存安全等进行全面检查,维护粮食市场秩序。
三是加强粮油质检机构和企业检验能力建设,加大粮食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力度,做好成品粮油质量监管工作,坚决防止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粮食流入口粮市场,确保粮食质量安全。
四是深化粮食流通统计制度改革,为政府决策和宏观调控提供可靠依据。加强粮油信息、粮情监测预警,扩大社会粮食流通统计范围,尽快实现全覆盖。构建统一、精简、管用的粮食流通统计体系,覆盖面要达到90%以上。
五是确保全面完成军粮供应任务。积极践行“以兵为本”的服务理念,坚持平战结合、军民融合的发展思路,积极构建集约化保障体系,保障军粮供应。各级粮食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军粮财务管理,落实监管措施,确保资金依法依规使用。要完善军粮供应管理信息系统,认真总结军粮副营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统筹军需民用,研究探索适合我省实际的经营新模式。各地要加强项目管理,保质保量完成军供网点维修改造任务。
六是强化粮油储备安全管理工作。在现有的省级储备管理框架下,形成承储企业能上能下的竞争机制,建立可视化、可量化的云计算可视系统,时时监控粮食的数量、质量、温度和湿度等数据,确保储备安全;加大对市级储备粮油的监管指导,在维持市属粮权不变的前提下,要与各市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签定安全责任状,确保市级储备安全。
二、开展改革创新年活动,推动粮食工作实现新突破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粮食重点项目建设为载体,以全面提升服务水平为目标,通过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大力开展“改革创新年”活动,重点抓好六个推进,实现六个突破。
一是推进粮食仓储设施维修改造项目建设,在仓储能力和储粮条件上要有新突破。用足管好省级粮食仓储设施维修改造专项资金,确保财政补助资金有效使用。加强对项目库的动态管理,督促项目单位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进行维修改造,完善项目验收和绩效评价制度,确保项目工程的质量、工期和效益,为全省地方粮食收储安全提供基础性保障。
二是推进粮食物流现代网络的开发和应用,在粮食流通市场建设上要有新突破。要着眼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利用辽宁东北通道的区位优势,积极建设粮食中转库及港口粮食码头等物流节点,形成辐射粮食主产区的粮食收购网络体系。着力推进沈阳、抚顺、本溪等8个粮食流通产业园区建设,建立和完善区域性专业粮食批发市场,基本形成市场体系健全、物流顺畅,辽宁符号明显的粮食市场发展新格局,加快由粮食物流大省向物流强省转变。
三是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工程建设,在服务现代农业发展上要有新突破。2014年全省要实现土地流转面积1500万亩、流转率达30%。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传统储粮方式提出了新的需求。为此,我们在计划完成7万个农户科学储粮仓建设任务的同时,着力加大县级国有老旧粮库的改造力度,以点带面,积极探索推进“粮食银行”的存储模式,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县级国有粮库之间架起一座互利互惠的合作桥梁,有效解决种粮大户和家庭农场储粮难的问题。
四是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在粮食产业化发展上要有新突破。全省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我省粮食流通产业化发展指导意见》(辽政办发〔2013〕41号)的通知要求,不断深化改革,促进粮食产业发展。按照“一县一企、一企多点”的模式,因地制宜推进基层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彻底改变“吃政策饭”的传统经营模式;拓宽融资渠道,鼓励和推动国有粮食企业同非公资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稳步推进股权多元化。支持有条件的国有和民营企业以资产为纽带,组建跨区域、跨所有制的粮食企业集团,力争国有粮食企业效益增长10%以上。在各级地方政府的领导下,编制粮食流通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积极争取各级发改、财政和农发行在项目审批、资金投入和项目贷款等方面的支持,采取企业自筹,整合资产,招商引资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加大对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的投入力度,支持重点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创建名牌产品,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未来3-5年,全省地方国有粮食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要力争达到15个以上,创建省级粮油品牌10个以上。
五是推进成品粮油应急体系建设,在提升应急保障能力上要有新突破。以实施放心粮油工程及应急体系建设为抓手,从生产加工、物流配送和供应网点三个环节入手,以保证成品粮油储备的安全为根本,以厂区仓库、物流中心、放心粮油店建设为重点,构建生产加工、粮油储备、物流配送、连锁网点为一体的应急供应体系。同时,对承担成品粮油应急储备的企业加强监管,保证成品粮油数量真实、质量合格,做到平时保市场、关键时刻保应急。
六是推进粮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转职能转作风上要有新突破。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粮,该管的一定要管住,不该管的要坚决放手,不干预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要着重抓好粮食收储、储备管理、军粮供应、应急保供、流通统计、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和质量监管等工作。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强化干部履职意识,严肃整治“庸懒散奢”现象,激发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把精力凝聚到锐意改革、强化管理、扎实工作上来,在全省粮食系统内部形成谋事、干事、成事的良好氛围。
三、推进粮安工程建设,稳步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负责制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一项基本制度,也是粮食流通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国务院正在研究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负责制的有关政策,对地方政府在稳定粮食生产、保护农民利益、调控区域市场和粮食质量安全监管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级粮食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国家和省里的安排部署,明确各级政府的职责,切实加强政府对粮食工作的领导,加大对粮食工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把各项粮食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升粮食管理能力
一是增强学习意识。要以适应粮食工作新形势、新任务为目标,加强学习,坚持学以致用,紧密联系粮食流通工作实际开展工作,着力提升依法治粮和科学管粮水平。
二是增强责任意识。要树立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的责任意识,坚决把粮食工作与经济发展大局紧密结合起来,坚决把推动粮食工作科学发展和保障粮食安全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真正履职尽责,不断探索粮食流通改革与发展的新思路和新做法。
三是增强主动意识。重点解决工作不积极、不主动,缺乏工作激情等突出问题,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开拓粮食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