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种业巨头:天使与恶魔同唱一首歌

中国贸易新闻网,2013-05-14

编者按:随着种子的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全球种业市场快速升温。在巨大的市场蛋糕吸引下,很多跨国种业巨头摩拳擦掌,以生物科技、知识产权以及与当地种业公司合作等为名不断加大对全球市场的渗透力度。

然而,在跨国种业巨头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的同时,各界对种业安全的担忧也在不断增加,对该行业跨国公司的评价更是毁誉参半:好的一面是,这些公司可以推广先进的技术,让人们远离饥饿;坏的一面是,它们足以控制国家的农业命脉,甚至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当垄断越来越迫近,全球排名前几位的种业公司已经将擂台摆在了各国的田间地头,并开始主导市场。在占领更多市场份额与种子安全之间,种业“大鳄”们的商业道德是否经得起考验?

位于农业产业链最上游的种业,是国家的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也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

近年来,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中国已成世界第二大种子需求国,种子市场价值达600多亿元,但中国种业市场的特点是企业“多、小、散”,巨大的市场空间吸引了孟山都、先正达、先锋等跨国种业巨头进驻。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技术,它们在中国市场一路前进,所向披靡。但控制农业根本、输出转基因食品也让其毁誉参半。那么,它们到底是天使,还是恶魔?

先进生物科技的传播者

得到诸多业内人士认可的是,多年来,跨国种业巨头之所以能将“种子”播种到众多国家,并不断向当地市场渗透,靠的是先进生物科技引领者的光环。

一位在种子公司工作了20余年的业内人士对《中国贸易报》记者表示,西方种业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带来的不仅有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还有资本运作理念以及丰富的生物科技种子资源,这对中国的种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而在地球的另一端,非洲大陆也即将接受先进生物技术的“洗礼”——日前,美国杜邦公司子公司“先锋国际良种”公司完成了对非洲最大的种子公司南非番纳(Pannar)种子公司的收购。这是继美国孟山都公司收购南非两家种子公司之后,美国公司的又一举动。南非公民社会信息服务顾问艾什顿表示,美国的大型种子公司以促进杂交和培育转基因种子为名进军非洲种子市场,成为非洲种子市场私有化进程的主要推动力量和受益者。

2000年,中国《种子法》实施以来,中国种业市场全面放开,外资逐渐由蔬菜种子市场进入到主要粮食作物种子市场,其中,受影响比较严重的就是玉米种子市场。据了解,跨国种业巨头杜邦先锋公司的产品“先玉335”在中国玉米种子市场占据了销售量第二的位置,孟山都公司的迪卡系列玉米则几乎垄断了广西种子市场。“25家外商投资企业获得许可经营中国种业;每年中国大约进口种子量1.5万吨;在中国市场上,甜菜种子95%是外国品种,食葵种子约50%至60%是国外品种。”农业部公布的一组数据可以说明,西方种业公司在中国种业市场所占的重要分量。

上述业内人士指出,跨国种业巨头之所以能够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得益于其强大的技术优势。“它们率先开发出了一批抗虫、抗病、长势好的玉米、大豆和棉花品种,这样的高品质产品很受农民欢迎。”此外,这些公司还建立了全球营销网络以及销售体系。在如此凌厉的攻势之下,国内小、散、乱的种子公司必然在竞争中处于下风。“这些公司的出现,有助于中国种业的产业升级。”

光环背后的“魔性”

但在看到跨国种业巨头的“天使面孔”之时,我们更要注意的是它们的“魔鬼”本性。

之所以有此警惕,是因为在西方跨国种业巨头面前,中国的种子企业实在不堪一击。不仅如此,跨国种业巨头如果控制了中国的种子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掌控了中国农业的命脉,其后果是无法想象的。此外,以孟山都、杜邦为代表的种业公司,从未摆脱输出转基因食品的声讨。

在这一点上,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地缘政治学家威廉·恩道尔见解颇深。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恩道尔一语中的:“想要控制人,就必须现抓粮食。” 他以阿根廷为例进一步向记者解释说,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阿根廷这个南美洲国家不仅能实现农产品的自给自足,而且还有盈余,但到1982年,却深陷于美国的债务圈套之中。当时,洛克菲勒家族凭借与时任阿根廷总统梅内姆的紧密关系推销转基因农作物,到2004年,阿根廷已有48%的土地被用来种植转基因大豆,而且由于种子和农药都要从美国公司购买,再加上孟山都公司在专利费上所持的强硬立场,仅10年时间,在转基因技术进步的名义下,阿根廷的粮食自给能力逐渐丧失,整个国家的农业经济彻底受控于外国集团。恩道尔表示,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控制种业就能控制一个国家的农业命脉。

非洲生物安全中心的工作人员马耶也赞成这种观点。他认为,通过开发转基因种子取代非洲农民自己生产的种子、通过私有化让资本家控制种子等,这些做法正在削弱非洲粮食体系和粮食主权,威胁非洲传统农业的发展。马耶表示,一旦出现严重依赖外来种子供应的情况,其不良影响将远远超出粮食生产的范畴。负债累累的农民将直接面临失去土地使用权的风险:在加速城市化进程的同时,大型财团会趁机侵占大批良田。而这种现象在非洲肥沃的热带农业区已有发生。

此外,跨国种业公司推崇的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也饱受争议。恩道尔告诉记者,多项实验结果表明,转基因食品可以大大降低生物的繁殖能力、造成生物免疫系统异常并增加癌变几率等。“但如今,中国80%的进口大豆都是转基因食品,我的建议是,中国应该彻底禁止进口任何转基因的粮食,不管是大豆、玉米,还是棉花。应该毫不犹豫地把WTO规则扔到一边去,因为这是一个严重的国家安全问题。”恩道尔说。
联手抗入侵

面对西方种子公司的“入侵”,业内人士表示,政府方面应积极应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支持中国本土种业公司的发展,保护传统种业。

据了解,中国农业部已联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关于扶持“育繁推一体化”企业的减免税政策,还建立了总额15亿元的现代种业发展基金。而根据去年年底发布的《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中国在农作物种子生产布局上将建设3个国家级主要粮食作物种子生产基地,分别是西北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西南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和海南南繁基地。

非洲国家也正在建立保护本土种子的机制,努力延续当地农民几千年来的育种传统,保护本土种子体系不受侵犯。南非生活方式种子公司销售经理大卫表示:“虽然与世界上实力雄厚的大型种子公司相比,我们力量有限,但我们仍会尽最大努力保护非洲本土的种子。”

别让编织的幻象蒙蔽了自己的良知

近10多年来,跨国种业公司对全球市场的拓展力度正在日渐加强,其触角已经延展到了很多国家和地区的田间地头,甚至是人们的餐桌上。

2000年,中国颁布《种子法》后,首先对外开放了蔬菜、花卉种子市场。而跨国种业巨头也最早以这两个市场为突破口向中国种子市场进发。据了解,从1996年开始,美国先锋公司、孟山都公司等世界种业巨头就先后与中国本土企业合作成立了多家合资公司,不断开拓中国市场。据统计,目前,国内蔬菜种子市场50%以上的份额已被外资占领,涉及几乎所有蔬菜品种。本土棉花种子已是节节败退,转基因大豆更是大举入境……如今,跨国种业巨头们生产的蔬菜、花卉、棉花、大豆等种子,尤其是玉米种子已经在中国市场占据较大优势。在一些地方,除了少量地域性比较强的种子品种外,已经很少见到纯粹的国产种子了。

而且,除了中国,这些种业“大鳄”们还将它们的“种子”散播到了很多新兴市场,如非洲国家、印度等,并开始主导当地种业市场。短短十几年光景,几家种业巨头就显现出操控一些国家种业市场的势头,我们不禁要发问,这些“大鳄”们将高科技、高产的“种子”推广到这些国家,真的只是为了给当地农户带来更多收益吗?

我们不反对任何公司牟取合理的商业收益,但当媒体挖出农业“巨无霸”孟山都背后的一家普通化学公司的出身、描绘出几家跨国种业巨头们计划的曲折离奇的种子霸业蓝图的时候;当科学家们揭示出转基因这种抗病率极高的生物技术可能带来的各种不良后果、提醒我们可能会陷入只能种植这些“大鳄”们提供的转基因种子的尴尬境地的时候,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些跨国种业巨头们编织的生物科技幻象。

自1998年起,“英国普斯塔事件”、“美洲斑蝶死亡事件”、“加拿大超级杂草事件”、“欧洲转基因玉米对哺乳动物健康影响事件”、“中国抗虫棉破坏生态事件”等一系列证明食用和种植转基因食品会破坏免疫系统、自然生态系统等的转基因技术“丑闻”陆续出现。而事实上,自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第一例转基因食品——一种保鲜番茄出现在市场上开始,人类关于转基因食品商业化的争论就从未停止过。争论的主角是转基因的支持者美国与谨慎者日、欧。许多欧洲国家对生物技术设有很高的门槛、不允许其商业化。2003年7月之前,欧盟全面禁止转基因食品。

然而,近年来,就是这些有争议的产品却在很多新兴市场被大规模推广。据了解,目前,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马里、津巴布韦及加纳等国都在进行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和田间试验(这通常是允许大规模种植转基因作物的第一步),试验的作物包括玉米、水稻、小麦和棉花等,其幕后推手正是一些赫赫有名的跨国种业巨头。一边是西方国家得出的转基因食品安全待验证的结论,一边是跨国种业公司在新兴市场不懈推广转基因技术的事实,这不得不让人怀疑,在推广生物科技的光环之下,一些跨国种业公司妄图雄霸全球种业市场的险恶用心。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说过:“谁控制了石油,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控制了粮食,就控制了人类;谁控制了货币,就控制了全球经济。”可见,垄断粮食市场具有极大的诱惑力。

只是,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既然面对的是人类发展的重要课题,跨国种业巨头们在不遗余力地拓展全球市场占有率之前,更应该先问问自己的良知,自己提供的这些种子到底带来的是福祉,还是短视的商业利益。毕竟,在全人类的进步和发展面前,极度审慎的态度是十分必要的。实践证明,那些抛弃了商业道德的谎言家们,不仅会遭受良知的谴责,也注定会为市场所淘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