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种基地建设:构建企业和制种户利益共同体

新疆昌吉市构建企业和制种户利益共同体——

没有现代化制种企业的基地不是好基地

《 农民日报 》( 2014年04月21日 05 版)

图为4月9日,新疆昌吉市榆树沟镇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奔马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正在下播母本。

本报记者 乐明凯 石亚楠文/图 通讯员 张顺东

仅需4天时间,从基地里收获的种子即可上市。4月10日,记者走进新疆昌吉州昌吉市国家工业园区占地80多亩的华西种业加工厂,华西种业总经理杨军善指着厂区内蔚为壮观的全套自动化加工设施对记者说,这里离昌吉市国家级制种基地核心区仅10公里,制种户不用晒就可直接把玉米棒子运到企业来,1200吨/批次果穗烘干、风选、分级、比重选、包衣、数粒、装袋……一气呵成,再加上喷印条形码信息记录在库,一袋袋有“身份证”的玉米种子就包装好了,掏出手机扫一扫,即可追溯到生产加工的源头。

加工快还尚在其次,好种子主要是靠基地种出来的。杨军善介绍,华西公司有20多年的玉米制种历史,具有丰富的制种经验,已形成了整套规范、系统、科学的生产管理体系,基地生产的多个品种成为新疆农业种植的主栽品种。

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副局长廖西元在与国家级制种基地县(市)负责人座谈时曾强调,“有企业跟农民建立紧密关系的才叫基地,没有企业进入叫农地。”种子基地建设离不开现代化、高科技的强大企业作支撑,记者在昌吉市制种基地采访时了解到,不少企业都实现了种子生产、加工的全程机械化,可以说,有了现代化制种企业进入的基地,才算是一个好基地。

种企投资买农机农民制种“不下地”

4月中旬,天山北麓玉米制种基地的农户们纷纷开始春耕备耕。这里刚刚刮过一场沙尘暴,路旁的榆树依然挺拔,柳树开始吐绿,昌吉市榆树沟镇前进二队制种户杨正春站在田埂边,望着一台“东方红”LX754拖拉机在地里帮他播种。

“现在不光是播种不用下地,从种到收的所有环节都不用怎么操心,全部托给制种公司和合作社啦!”杨正春见记者来访,咧嘴笑着对记者说。他今年50岁,种了60亩玉米制种田,去年平均亩产600公斤,每亩收入2400多元,除去成本,还有纯收入1200元。

“田能种的这么好,多亏了那两个人。”杨正春指了指另外一块田里正在商量事情的奔马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社长赵旦和昌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技术员海山说。

海山向记者介绍,现在田里采取的是GPS精确定位播种,按父母本1∶6的比例先播母本,一穴一粒,播6行留1行。

以前一个人播不到一亩田,现在一台机器一天能播到150亩,而且播种质量大幅提高,出苗整齐一致。赵旦告诉记者,他们的农机合作社是依靠昌吉州大型种企投资建立的,拥有60多台各类农机,可以实现全程机械化制种,为制种户提供从整田到收割一条龙式的服务。

如此大手笔的农机投入,农民个人基本负担不起,也只有靠大企业。长期在制种基地为企业和制种户服务的海山补充道,这里的玉米制种地块大,非常适合机械去雄,仅合作社今年购买的一台新型玉米去雄机,就花了200万元,不仅能机械去雄,还有打农药功能。现在田里工作的这台“东方红”,播种、上农膜、滴灌带一体化完成,保墒,保水,保地温,方便化肥、农药吸收及除草,制种效率大大提高了。

打好感情牌构建“企农利益共同体”

“我就是一个种地的老农民。”记者在昌吉市制种基地上遇到新疆昌农种业公司董事长张福和时,他这样做自我介绍。如果仅从衣着外表和他开的一辆CRV汽车来看,确实看不出,60多岁的他是一家注册资本1亿元、农业部颁证“育繁推一体化”种业的董事长。

“搞农业的就是要和农民打成一片”,张福和笑呵呵地对记者讲,公司90多人,90%以上都懂技术,一专多能,一人顶多职是常有的事情。比如他自己,有时候是技术员、司机、老总,甚至还是装卸工。“今年行情一般,为了保障制种户的利益,只有公司内部挖潜降低成本。你把农民当朋友,农民也会把你当朋友。”

基于此,昌农公司在昌吉市榆树沟镇安排基地制种时都不用对农民包产保底。张福和介绍:“现在在有些地方某些企业为了抢优势基地,就是比你多出一点钱给农民保底,那样制种户搞多搞少一个样。”跟昌农合作的老制种户都知道,昌农是“不承诺的承诺”,价格方面让制种农民满意,亲本、农资方面给农民垫付,和农民建成互相信任的利益共同体,充分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让农民舍得投肥投水,去年就有一些制种田亩产达到1千多斤,这是很多大田玉米都达不到的产量。

“十几年的感情了,跟着老张干制种错不了。”昌吉市榆树沟镇前进二队制种户黄桂林感慨道,“千金难买信任,除了钱,制种农民也渴望得到大企业的尊重,这样农民就会客客气气地把公司的事情当事。”

种子企业一肩挑两头,生产、消费者都是农民,企业要发展强大,离不开制种农民的同心协力。不考虑农民利益的企业长久不了。不考虑创新思维的企业也长久不了。张福和说:“不论时代形势怎么变化,都不能打农民的坏主意,坑农的企业坑一次就完蛋。”最让他自豪的事,就是跟公司合作制种而发家致富的农民非常多。

打造种业之都用现代科技装备种业

“跟大企业合作制种的农户,每亩最低的都能赚800元,如果种植饲料玉米能有四五百元就不错了。”据昌吉市种子管理站质量管理科科长张顺东介绍,近年来,昌吉市依托光热水土优势,大力发展制种产业,辖区内注册资金3000万以上的种子企业达15家,制种业已成为促进这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企业强,则基地强,如何吸引大企业,留住大企业,扶持大企业,除了靠昌吉市独特的自然地理优势,还需政策引导和人文管理。张顺东说:“前年政府就给奔马合作社购买烘干设备提供了40万元的资金支持,从2012年起,昌吉市每年投入500万元助推现代种业发展。”

昌吉州经济实力雄厚,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富集,政府有实力以工业反哺农业,用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着力打造昌吉种业之都。据昌吉州种子管理站站长徐介寿介绍,2013年,全州各类农作物制种面积达90万亩,其中玉米面积达到54万亩,占全国14.2%。2014年全州制种面积将达到93万亩,玉米55万亩。

徐介寿表示,尽管今年种子市场行情不太好,某些地区基地面积在缩减,但对昌吉州制种基地影响不大,基地建设不能停滞,规划还要继续进行,市场终将回暖。昌吉州坚持依靠公司、合作社、农户订单对接形式发展制种产业,确保农民利益最大化。

“展望未来,全国玉米制种基地,昌吉州要争取‘三分天下有其一’。”徐介寿说到,“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用现代科技装备种业,抓住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的机会,让昌吉州产的种子辐射到更远的地方去。”

链接:

昌吉市辖区地势比较平坦,土层深厚,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加上人工灌溉条件好,非常适宜杂交玉米等农作物种子的生产,是国家和自治区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同时也是优质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集散地,也是中国西部玉米、西甜瓜制种中心,国家瓜类研究中心和自治区玉米研究中心就设在该市。

昌吉市辖区有100万元以上的种子生产企业102家,注册资金1亿元以上企业4家,有全国种业50强企业2家,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家,种子品牌近百个,其中全国最大的西甜瓜种子企业和番茄种子企业,新疆最大的玉米、小麦、向日葵和甜菜生产经营企业均在该市注册,登海、东亚、三北、西域等国内大型种子企业也已落户该市,所产种子不仅供应全市,而且远销区内外。全市拥有大中型制种机械设备22套,14家企业拥有种子产业园,企业拥有各类生产技术人员420多人,种子检验人员350人,种子科研人员159人,种子加工人员330人,种子储藏保管人员289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