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作所“高产、广适、新株型粳稻新品种云玉粳8号选育及应用”通过成果鉴定

2014年4月17日,云南省科技奖励办公室主持,邀请了以云南省科协主席、朱有勇院士为组长,云南农业大学谭学林教授、云南省土肥站刘友林研究员为副组长的省内专家组成鉴定委员会,对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等单位承担“十五”省科技攻关项目所形成的“高产、广适、新株型粳稻新品种云玉粳8号选育及应用”进行成果鉴定。省农科院科研处申时全处长、屈云慧副处长、粮作所番兴明所长及相关课题组人员参加了会议。与会专家听取了项目组负责人袁平荣研究员总结汇报,审阅了项目相关技术资料,在质询和答疑的基础上,经认真讨论形成如下鉴定意见:

1、利用具热带粳稻(爪哇稻)血缘的新株型(IR64446-7-10-5)和温带粳稻(云粳34)进行杂交,采用“集中组配,异地异季穿梭育种”的方法,育成新品种“云玉粳8号”。该品种保持了国际水稻所(IRRI)新株型材料原有的株型紧凑、无效分蘖少、株高适中、茎秆粗壮、叶片挺直等优点,并在结实率、丰产性、落粒性和收获指数等方面得到了改进,很好地适应了云南的生态环境。

2、该品种在2009年全国所有通过审定的475个水稻新品种中,产量排在全国第3位,居常规粳稻新品种第2位;2012年在玉溪市江川县进行测产验收,百亩平均单产878.6千克,最高亩产为905.3千克,千亩样板亩产804.1千克,万亩样板亩产768.4千克。

3、该品种2011~2013年全省累计示范应用面积86.00万亩,新增稻谷4500.30万千克,节支688.00万元,新增效益1.42亿元,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成果总体水平在水稻籼粳交错区达到国内领先,其中在水稻新株型育种材料利用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产业化开发前景广阔。提供的材料齐全、真实,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鉴定。(黄格;审核:李露)

会议现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