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农资金咋成了干部嘴里的“唐僧肉”?

当前,党中央、国务院把“三农”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各级财政加大了“三农”投入,财政支农惠农资金的种类和总量大幅增长。然而,个别基层干部却将各种惠农资金当成了“唐僧肉”。(光明网,4月15日)

据万宁市检察院透露,2012年至2013年,该院共查办涉农资金领域职务犯罪案件13件22人。如万宁市动物卫生监督所长丰分所原所长刘海飞及山根镇畜牧兽医站原站长陈立新,通过欺骗和瞒报数目的办法分别骗取国家能繁母猪补贴款专项资金5万元和4.73万元。

涉农资金是国家财政以补贴的形式发放给符合政策的农民的,是国家“三农”政策在基层的具体体现,也是老百姓能够真正得到实惠的。然而,如此的好政策却在基层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偏差,涉农资金和补贴居然成为了某些基层干部嘴里的“唐僧肉”,被他们挤占挪用甚至据为己有,行为之恶劣,理应严惩。

涉农资金之所以是“唐僧肉”显然与相关部门的监管不力有着莫大的关系。比如这种粮直补款,由于大量农村人员外出务工,一些户头被村干部所占据,他们将直补卡号换做自己的,补贴就装进了自己的腰包,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涉农资金成为了雁过拔毛的“唐僧肉”,不是补贴到了符合政策的农户手里,也没有发放到需要扶持的老百姓手中。

按理说,这些涉农财政补贴的审核报批程序是很严格的,为何会出现这些漏洞呢?显然,监管不力是主要原因。有些乡镇主管部门对村组报上来的数据根本就不去核实,管他是真是假,都统统纳入范畴;有些干部还相互串通,以造假和篡改数据的手段来骗取政策;更有甚者,少数干部直接将本该发放到农户手里的补贴装进自己腰包,反正没人来查就捡个便宜,有人查了大不了退出来。

再者,一些基层干部由于缺乏基本的权责意识和服务理念,往往不把这个当回事。更有甚者,还将抽取涉农补贴固定分成看作是理所应当的事儿。众所周知,涉农资金补贴一直被列为高压线,而敢于碰高压线的干部除了胆大而外,就只能说是基本素养不过关了。同时,由于涉农资金发放权力往往过于集中在基层的乡村干部手中,而这些又是负责统计和上报涉农补贴的主要工作人员,所以权力和利益都集中到了一块,最容易引发腐败案件。加之上级监督的缺失和自身防腐拒变能力不足,基层干部成为了涉农资金的主要侵蚀者。

涉农资金是中央为扶持“三农”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举措。然而,在某些基层干部眼中却成了“唐僧肉”,就算是国家明令禁止,各种检查抽查不断,也会忍不住想咬上一口,分得一杯羹。截留、冒领、挪用、骗取、虚报涉农资金的事件时有发生。固然有基层干部经不住利益诱惑而不放过“唐僧肉”的因素,但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完善各级监管审查、堵住申报审批的漏洞才是防止涉农资金频繁出事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