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融资”虚拟需求推高国际市场大豆价格

日前,有媒体报道,山东三家大豆进口商因无法从银行获得信用证而导致到港大豆无法支付,造成交易金额高达约3亿美元的50多万吨进口自美国和巴西大豆出现违约。

中期期货分析师朱罡表示,被曝光涉违约的几家企业本身大豆进口量不小,在当下大豆加工行业普遍亏损、人民币汇率波动大,加上近期国内投资环境不稳定,各种因素叠加之下,贸易融资量出现整体趋势性降低,而大豆只是受此波动被影响的商品之一。

不过,他也表示,当前的波动只是整个中国信用体系建立起来的一个必经的过程,投资者不必恐慌。

“豆融资”推高企业成本

对了解行情的人来说,违约是在预期当中的事件。

据了解,今年中国进口大豆的量远超过去几年且增幅较大。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2013年大豆进口量为6340万吨,同比增长10%,大豆进口量创历史新高。这一势头2014年更加迅猛,今年前两个月大豆进口量激增,累计进口1072万吨,同比增长40.1%。

而同时,中国大豆进口需求激增。朱罡表示,进口量激增主要是由于进口融资大豆的量比较大。

所谓用于融资的大豆进口,即部分大豆进口企业向商业银行申请信用证之后,按合同的约定进口大豆。进口大豆到港后,进口企业通过一些渠道把大豆尽快销售出去,变现后再用少量比例的保证金向银行申请信用证再进行进口,保持其资金链运转,用较小的保证金撬动较大的进口量。

朱罡透露,作为融资品进口的大豆进口量预期在1000万吨左右,这种进口也就造成很大的国内的虚拟需求,从而推升了国际大豆市场价格。

据了解,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大豆5月合约和7月合约的大豆都处于相对历史高位,尽管价位与过去两年一致,但是此前大豆价格高主因是实际需求的爆发式增长和美国方面大豆的减产造成,而今年,贸易融资导致的虚拟需求推高了豆价。在这种情况下,朱罡表示,一旦贸易链发生问题,就会出现当前的“洗船”现象,即对已下单货品的违约。

“豆融资”带来的虚拟需求推高了国际市场大豆价格,造成国内企业压榨成本增高。业内人士透露,当前油脂产业的很多企业压榨是亏损的,压榨一吨亏损300—500元不等,整个油脂产业的压榨利润都处在历史低位,这也造成国内对大豆的实际需求降低。

“之前能够融资进口,一部分是因为人民币升值预期和美元走弱预期,而现在随着人民币大幅波动,可以赚取的外汇利润小了,而买豆成本增加,加上国内银行资金面趋紧使得放贷收紧,相应的,银行开具信用证的风控把关就更为严格。如果高成本导致公司自身信用也出现问题的话,违约可能性就会大大上升。”朱罡解释称。

“今年一下子洗掉10到15船,后续可能还要增加,这么集中的"洗船"现象还是相当少见的。”朱罡表示。

违约未必造成大规模损失

据了解,大豆加工行业的大规模违约事件已不是第一次发生。2003年8月—2004年8月,在美国大豆上市前后,作为国际大豆贸易定价基准的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大豆期货价格剧烈上涨,导致大量中国大豆加工企业高位采购,随后大豆暴跌,中国企业无力支付,结果出现危机,致使国内企业损失约7亿美元。

有意见认为,由于今年以来进口大豆加工行业出现普遍亏损,大豆进口可能重蹈2004年覆辙。对此,业内人士表示,2004年的违约事件与此次违约内在推动因素不同,因此此次违约未必会造成如2004年一样大规模的损失。

该人士表示,由于刚刚放开贸易,十年前的国内压榨企业并不了解国际市场,被迫接受CBOT的点价方式,最后受金融期货市场的逼仓操作,在现货投资上造成了大规模的亏损。而当前价格推高主要是因为大豆贸易融资,国内企业此轮违约主要的损失应该是在企业信用方面,而非公司实质性的利润损失。

而对于大豆期货市场的投资者,朱罡表示,过往几年市场上出现这种消息,对于国际大豆价格会出现很大的利空影响,大豆价格会大幅急速下跌,但由于当前市场对违约事件预期充分,目前反应仍旧冷静。

朱罡表示,由于此次“洗船”的对象主要是供自南美的大豆,预计美国市场供需紧张局面不会受到直接影响。由于当前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对大豆定价仍高,后期油厂可能主动降低进口量,这将对9月份的豆粕合约形成较好的支撑。

他建议,投资者未来主要当关注两方面,一方面,若南美市场宽松将连带北美市场供给宽松,则仍支持豆粕做高;另一方面,重点关注下游养殖企业下半年需求情况,若国内下游养殖企业受重创,下半年需求量大幅降低,超出进口减少数量,则投资者应另作考虑。

[责任wuya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