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环境友好型农药制剂加工技术及生产设备研讨会在沪顺利召开
会议同期还举办了农药制剂工程装备论坛(密友专题)、赢创特种化学农药制剂专题会、农药制剂清洁化工艺和生产装备专题会以及农药环保助剂的应用专题会。4月16日,参会代表参观了上海生农生化制品有限公司和兴农药业(中国)有限公司。
会议首日以行业动态和跨国公司为专题,传递了最新政策信息、最前沿的行业研发动态、最先进的行业领先生产模式,向参会者展示了农药制剂加工行业的全貌。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单炜力处长首先做了关于农药制剂登记、进出口现状及趋势分析的报告。他将我国企业与国际跨国公司的制剂登记类型进行比较,提出了我国目前制剂产品登记的短板,如单个产品的登记作物(包括防治对象)较少,混配制剂比例不够合理等等。但在整体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我国制剂行业的发展趋势仍然向好。
李钟华秘书长就农药乳油中有害溶剂限量标准进行了详细解读。从政策制定的背景出发,指出了有害溶剂限量的必要性,并详细介绍了下一步拟进行的工作方案,向企业推荐了部分安全有机溶剂。
中化化工科学技术研究总院张宗俭高工、南京太化化工有限公司倪新荣所长等专家针对农药制剂配方的应用和发展为大家进行了系统介绍。
14日下午的会议以跨国公司制剂加工为专题,来自巴斯夫、 陶氏、拜耳作物科学的专家分别介绍了各自公司在产品剂型开发方面的技术和经验。巴斯夫的Helmut Auweter经理认为,一个好的剂型能够使一个活性成分在其作用靶标上发挥最大的效果,并同时保证其安全性和环保性。陶氏的巨育红博士则从知识产权保护的角度讲解了跨国公司如何保持并最大化自身收益,从而保证对未来研发的投入,并进一步满足未来市场的需求。
陶氏全球交叉污染管理经理David Ouse详细解释了陶氏在生产过程中为避免交叉污染所做的措施,包括如何定义污染指标,如何科学的计算污染程度,如何在实际应用中操作等。会后几位参会代表还向David探讨了相关问题并得到了满意的解答。
15日的缓释化制剂专题和农药制剂研究与工程化专题则从企业最关心的几个实际问题为切入点。缓释化制剂专题以沈化院丑靖宇高工的“缓释化农药制剂的开发与产业化”报告为总起,上海农药研究所冷阳教授、中国农大刘西莉教授和先正达罗余平总监分别从微囊制剂研发动态和种子处理剂研发与应用等方面详细介绍了目前缓释化农药制剂行业全局,并为企业提供了相关剂型的最新研发思路;在农药制剂研究与工程化专题中,上海农药研究所张一宾教授首先介绍了目前几大跨国公司的新老品种剂型研发与上市情况,随后由中农立华张小军高工、江苏龙灯陈绍娥经理、江苏擎宇秦敦忠博士和农科院植保所袁会珠研究员分别就可分散油悬浮剂、水分散粒剂、表面活性剂以及省工高效的剂型研发等方面向与会者分享他们多年实战后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会议整体脉络清晰,报告内容充实,实用性强,受到了广大参会代表的一致好评。
打通产品品牌深入用户的最后一公里,需要行业不断提升制剂加工水平。从会议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农药制剂加工行业仍存在不少问题,如何提升产品质量,使得产品品牌深入,是我国农药工业最后一公里的但这同时也意味着制剂行业仍大有可为,生产效率、使用效果和环保水平的提升是制剂行业面临的三大挑战,而我国正在向正确的方向上前进,虽然尚不能称作“一往直前”,但螺旋式的上升方式更使得行业和企业在不断的磨练和坎坷中健康成长。借用一句小平同志的名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与诸位农药同仁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