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

本报讯 日前,“十二五”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水稻等主要农作物功能基因组研究”重大项目中期交流会在海南陵水南繁基地召开。项目总体专家组组长张启发院士、各课题负责人及课题承担单位有关负责同志和主要研究人员共计40余人参加此次中期交流会。科技部农村中心蒋丹平副主任出席会议。

会议由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韩斌研究员主持;张启发院士对项目背景以及项目启动以来取得的成果进行了介绍;项目9个课题的课题主持人分别进行了课题汇报并与到会的同行专家进行了学术交流;蒋丹平副主任重点介绍了“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农业领域的战略部署,并结合过程管理及2013年的项目中期检查工作,提出四点建议:第一,加强政策文件学习。认真学习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以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刻领会“加强以分子育种为重点的基础研究和生物技术开发”在推进种业科技创新及支撑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第二,强化科研协同。进一步加强项目、课题、团队之间的组织管理和协同,加强工作交流,充分调动资源,针对中期检查出现的问题认真加以改进,保障任务执行进度;第三,加强项目管理及经费预算管理。认真学习《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等文件。进一步强化承担单位法人责任制,加强项目过程管理。各课题承担单位进一步加快预算执行进度,科学合理、合法合规地使用好经费,并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经费管理科目支出使用;第四,加强技术预测工作。围绕863计划“战略性、前沿性、前瞻性”,进一步瞄准国际高技术发展前沿,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加快突破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抢占战略制高点,做好“十三五”技术预测工作,并为“十三五”规划做好衔接准备工作。

“水稻等主要农作物功能基因组研究”重大项目于2012年启动,下设9个课题,国拨经费1.27亿元。该项目针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功能基因组研究的前沿科学问题,从分子、细胞和生物体等多个层次上全面揭示农业生物生命现象的本质,发掘控制重要农艺性状的功能基因及其性状调控网络,用基因组技术提升育种水平。重点研究系统创建水稻、小麦和玉米3大作物的基因组学研究平台。该项目立项以来,总体执行较好,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年度任务指标,收集整理了一批重要的核心种质资源,开展产量、品质、抗逆和营养高效等重要农艺性状的功能基因组相关研究,鉴定和分离调控水稻重要农艺性状的功能基因及调控因子150个,完成了950份有代表性的水稻品种的一倍覆盖率的测序,构建水稻多态性数据库RiceVarMap雏形。建立包含500个玉米材料的关联分析平台,开发了包含3072个SNP标记的玉米专用育种芯片。完成小麦A、D基因组的组装、注释和分析,基本建立了7DL的物理图谱。项目组共申请发明专利59项,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27项。发表研究论文130余篇,其中SCI收录132篇。该项目的实施将全面提升我国作物功能基因组研究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我国农作物生物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保障我国粮食生产安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