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粮食高产创建由大作物向小作物推进

导语·中国大田网今年,根据农业部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年部署和省里安排,榆林市在抓好玉米高产创建活动的同时,在全国率先启动小杂粮高产创建活动。建立5个千亩高产示范区。围绕创高产活动,在小杂粮优势产区,建立5个千亩优质小杂粮高产示范区,体现了示范一个“区”、辐射一大“片”的效果。

陕西省榆林市是我国小杂粮的重要产区。今年,根据农业部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年部署和省里安排,榆林市在抓好玉米高产创建活动的同时,在全国率先启动小杂粮高产创建活动。

榆林市采取了六项保障措施,以确保优质小杂粮高产创建活动顺利推进。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榆林市农业局成立了小杂粮高产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各县区也成立了相应机构,分级负责、分片包干、明确任务、夯实责任。二是强化技术支撑。成立小杂粮技术指导小组,制定技术方案,开展技术集成创新和培训指导。三是加大资金投入。认真兑现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地膜补贴等各种补贴政策。市财政对高产创建活动给予重点扶持。四是严格种子繁育机制,切实抓好小杂粮良种繁供与质量监管。五是发展订单农业。充分发挥小杂粮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中介机构的作用,走“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路子,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促进小杂粮生产基地向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六是严格奖惩考核。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对创建工作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实行平时跟踪问效、年度考核评价相结合,客观准确地评定高产创建实施效果,作为以奖代补的依据。

按照“提纯复壮繁良种、围绕优势创高产、突出特色建基地、示范引导促发展”的思路,以推广小杂粮名优品种为依托,以集成高产高效技术为支撑,组织实施“23556”高产工程,努力增加全市粮食产量。

建立2万亩良种繁育基地。该市在榆阳等10个县区,建立荞麦、谷子、糜子、豆类4大类15种名优小杂粮良种繁育基地2万亩,通过提纯复壮,预期可繁育良种216万公斤,为小杂粮生产基地建设提供良种保障。

建立3个百亩品种展示园。为展示小杂粮丰富的品种资源和生产优势,该市在定边、横山、神木3县分别建立小杂粮品种展示园100亩,安排绿豆、荞麦、糜子、谷子、小豆、芸豆、黑豆、高粱、燕麦等名优品种和地方品种进行展示。

建立500亩创高产样板田。在全市12个县区建立8大类小杂粮创高产样板田500万亩。每县区建立1个样板点,种植面积30~80亩;每类小杂粮选择1~3个名优品种,每个品种种植10亩,充分依托先进栽培技术挖掘生产潜力。

建立5个千亩高产示范区。围绕创高产活动,在小杂粮优势产区,建立5个千亩优质小杂粮高产示范区,其中,在横山县建立绿豆高产示范区1000亩,在米脂县建立谷子高产示范区1000亩,在定边县建立荞麦高产示范区1000亩,在佳县建立小豆高产示范区1000亩,在府谷县建立糜子高产示范区1000亩。示范区交通便利,集中连片,体现了示范一个“区”、辐射一大“片”的效果。

建立60万亩优质小杂粮生产基地。根据小杂粮区域生产优势,在全市12个县区建立60万亩优质小杂粮规模化生产基地,实行集中连片,批量生产,并通过选用名优品种,推广集成技术,全面提升基地建设水平,充分展示榆林市小杂粮的生产优势和发展潜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