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卖场直面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食品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根据我国实行的转基因标识制度,被列入农业转基因标识目录并在市场上销售的转基因产品均需标识。但调查广东省广州市内几家大型超市发现,除食用油、酱油制品以及部分豆奶粉、豆制品有标示外,其他大部分商品的包装上并没有明显的转基因或非转基因标识。
非转基因大大方方
转基因则羞羞答答
在广州市一家超市,其所售卖的大部分食用油、酱油制品都明确地说明了产品中是否采用了转基因技术。在食用油售卖区域,大约五成左右的各个品牌食用调和油、大豆油基本标识有“加工原料为转基因大豆”等信息。以某知名品牌一款5升大桶装的食用调和油为例,其在外包装的配料表中已经明确标示出“加工原料为转基因大豆”以及“加工原料为转基因油菜籽”等关键信息。细看不同的食用油会发现,使用转基因原料的价格比非转基因的价格低一些,比如上述一款调和油的售价为49.9元,而另外一知名品牌非转基因食用调和油的价格则高达84元。
此外,由于酱油制品大部分需要用大豆、黄豆等制取,因此其包装上也都写明了产品是否属于转基因。
然而,制造厂商对于各自转基因产品与非转基因产品给予的“待遇”并不相同。厂家们对于非转基因产品,一般都大方地在其标签的正面显著位置,以大号字体明确标出了“非转基因”等字样。但是,对于一些使用了转基因原料的食用油,商家们对这些产品的标识耍了一些小技巧,使其标识隐蔽得多,有点羞于见人的感觉。这些转基因油的外包装正面并未看到用大号字体标示出“此为转基因产品”等字样,取而代之的则是在产品背面的配料以及营养成分表中用小号黑色字体写着:加工原料为转基因大豆、转基因玉米或转基因油菜籽。
超市的服务员表示,一些消费者在选择食用油时,会关注是否使用转基因原料,“当然啦,很多顾客觉得转基因油不好,所以使用转基因原料的油的标识就印得非常不醒目了。”
卖者“说不清楚”
买者“看不清楚”
除了食用油和酱油制品外,一些诸如木瓜、番茄、大米以及饼干、咖啡等也是消费者比较关注转基因标识的产品。
网上盛传的转基因木瓜、番茄等瓜果类产品的转基因标识情况并不尽如人意。比如,在不少超市,售卖木瓜的商品信息牌、木瓜的包装上都未看到是否为转基因的标识;番茄和番茄酱的情况同样如此。询问销售人员得到的答复不外乎是“不太清楚”“不知道”“看标识”等模棱两可的信息。另外,诸如乳制品、大米、饼干、咖啡等食品更是没有转基因标识。
部分广州市民对于食用油是否应用了转基因技术都比较在意,至于其他普通副食品,大多数市民表示“不太关注”或者“想关注,也不知道如何关注”。
在超市购物的施女士表示:“网上不是说市场上的大部分木瓜都是转基因的么,我也不知道是真是假,上面标识的也很少,我们就是想知道也没办法。”
告不告诉你
似乎都有理
为何我国已经实行了转基因标识制度,但依然有不少食品并未明确标识?
国务院2001年出台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第28条规定,“列入农业转基因生物目录的农业转基因生物,由生产、分装单位和个人负责标识,未标识的,不得销售。”而农业部根据国务院的上述条例于2004年出台的《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除了进一步明确了国务院的上述条例外,还明确将五类17种转基因生物列入了转基因标识目录。
国家质检总局出台的《食品标识管理规定》第16条规定:“属于转基因食品或含法定转基因原料的”应在标识中标注中文说明,这意味着,即使没有被列在农业转基因生物目录内的产品也应该标注。比如木瓜,按照国务院和农业部的规定,并未被列入农产品转基因目录,因此无需标识。而根据质检总局的规定,假如某超市销售的木瓜也引入了转基因技术,则也应标注。本报记者综合报道
文章来源:中国食品报
(责任谢盛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