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电商时代 供销社“直链”网民餐桌淘宝“特色中国 湖南馆”上线


“供销社”,这个久违了的字眼,在农产品电商的模式下又重回大众的视野当中。4月6日,525家商家入驻的“特色中国-湖南馆”正式上线,这是湖南省有关部门与淘宝网合作,由湖南供销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网上供销社”)运营的电商平台,利用供销体系在农村多年的资源累积,为农户们提供从品质控制、推广、物流到售后等专业化服务。

电商时代,“供销社”不再仅仅只是帮农民买化肥农药、针头线脑的乡间柜台,而是变身为整合农村产供销资源的“服务商”,从城市街头的农产品社区店“菜伯伯”,到农村提供代购、代缴话费水电费、代购票、代挂号、代办政务等惠农服务的乡间便利店,背后都是供销社的推动。

供销社标准为品质背书

改变“原材料供应商”地位

“多少东南沿海的商人到湖南来,以很便宜的价钱一车一车买走我们的农产品,然后以高倍于收购成本的价格再卖出去。”访问中,湖南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副总裁汪勇,对“湖南农产品”的“原料提供商”角色颇有感触,“其实很多好的农产品,反而是在湖南、贵州、云南这些电子商务并不发达的城市”。

相关数据显示,湖南省网购金额在全国排名第七位,但网络销售规模在全国的排名一直在10名之外,在网络交易中处于“逆差”位置。

而电商平台,有可能让湖南农户改变这种在产业链的劣势地位,真正做出自己的农产品区域品牌。

黑茶薄片、临武鸭、龙牙百合……这些湖南的特产当年都曾是皇家贡品,利用供销社的农业资源,可以把已经湮灭在时间长河中的这些农产品的价值与品质挖掘出来,利用互联网思维、打造成像“褚橙”“柳桃”那样的知名品牌。

不过,在汪勇眼中,所谓互联网思维,首先要考虑的是:因为网络时代的信息透明化,消费者食品安全与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个体农户,在农产品安全认证、品质背书的意识和能力都相对较弱。

湖南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副总裁汪勇告诉笔者,“对于‘湖南馆’,我们会选择原产地直供,采用绿色、有机标准,甚至是出口欧盟的标准来种植的产品,这些通常都来自当地行业标准高、规模大、自然环境好的农村专业合作社或农产品企业——通过地方有关部门、行业协会对生产加工过程的监督和质量把关,能够为湖南的农产品背书。”

在很多个体农户的传统思维中,他们关心的只是自家的东西种出来、卡车能运出去卖掉,卖高附加值的“互联网思维的农产品”是个新课题,而对网上供销社来说,只有迅速地推出自己的名牌产品、起到示范效应,让农民真正看到实在的效益,在农民中形成农产品产销的“互联网络”,才能更广泛推广自己的理念和模式。

供销社直接对接市民餐桌

——追求流通的最短路径之一

如今,如果走在长沙的街头,可以看到不少名为“菜伯伯”的社区农产品生鲜店,从售卖粮油、蔬菜水果、肉禽产品到农副产品加工品,这也是湖南网上供销社的产品直接对接市民的门店体系。

由此可见,电商时代,供销社非但没有消亡,反而让电商平台成为自己的“平台”:通过互联网打出品牌,通过实体店、网店的布局、完善线上线下的推广渠道和配送体系,形成F2C2C模式及F2B2C模式“F(Farmer农民)、C(Cooperation专业合作社)、B(Business企业)、C(Customer消费者)”,而减少中间的流通环节。

据业界人士测算,传统的模式中,蔬菜从田间到达消费者餐桌一般经过4-6个环节,农产品被农产品经纪人收购之后,还要经过产地批发商、消费地批发商、门店才能到达消费者的餐桌,在这个过程中,每增加一个流通环节,产品售价就会提高,也会对农民的利润空间进一步的挤压。

专业化细分运作

“让会种菜的人专心种菜”

——减少个体农户的经营风险

2013年底,淘宝曾经公布过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超过1000万元以上的20个淘宝村名单,生鲜农产品作为主营业务的淘宝村却是凤毛麟角。这是因为鲜活农副产品易腐烂变质又不易久贮,对贮存、物流冷链运输要求极为专业,而农村基层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滞后,也使得个体抗风险能力不强,并不具备多少市场的议价能力。

“新农户个体若要进行电商创业,在地域、农产品、资金和信息等双向流动上会面临一定风险,单打独斗也很容易遭遇到发展瓶颈。”湖南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副总裁汪勇如是说。

而供销社作为农村专业合作社的领办单位,对产供销等链条上农业资源的渗透,加上大量物流设施,使其对整个农产品供应链有着非常强势的把控整合能力,供销社转型专业“服务商”顺理成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