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花都有望建设国家级花卉种质资源库


谁掌握了种质资源,谁就有市场话语权。“无锡是全国甚至全世界杜鹃花品种最多的地方之一。”日前,中科院院士杨焕明在市花卉种质资源培育发展座谈会上如是说。事实上,无锡的梅、兰、菊、杜鹃等花卉种质资源保护水平居全国前列,而这些种质资源保护基地均在滨湖。据悉,为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产业发展,无锡市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建立国家级花卉种质资源库的设想,滨湖区的太湖花都有望成为该资源库所在地。

何谓种质资源?滨湖区农林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是种业的上游基础,是进一步育种研究和开发利用的前提,科学地保护和利用该资源对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实力具有战略意义。目前,我国在农作物上已建有水稻、油料、蔬菜等国家级种质资源圃,畜牧业上已建有家畜、地方鸡种、蜜蜂等畜禽遗传资源基因库,但林业、花卉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工作启动较晚,亟需进一步推动和提升。在对滨湖区进行深入调研后,来自中科院、中国花卉协会、国家林业局、省林业局、中国农科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荷兰瓦赫宁根大学以及熙可集团的花卉业、农业专家,十分看好该区的现有资源,并建议该区以种质资源库为平台,推动本地特有的花卉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今后可重点开展乡土观赏植物优良品种选育与应用、国内外名优新花卉品种的引种与推广、传统名花品种改良与质量提升、优势商品花卉品种选育和标准化栽培,构建花卉新品种选育科技创新体系,进而带动滨湖乃至整个无锡花卉产业整体发展。

国内外专家齐齐建议国家级花卉种质资源库选址滨湖,缘由何在?专家们给出了四个答案:独特的地理位置、优越的生态环境、建设“最美湖湾城市”的生态定位,无锡特色花卉资源齐聚。

原来,无锡的特色花卉园艺和种质资源保护在全国花卉业占有重要地位,而目前,该市现有的四大花卉种质资源保护基地全都位于滨湖——位于锡惠公园的杜鹃园,园内汇集毛鹃、东鹃、西鹃、夏鹃等四大类450多个杜鹃品种,品种储存数量及养护管理质量已居全国之最;位于鼋头渚内的江南兰苑是我国首家“中国兰花种质资源保护研究中心”;梅园是“中国梅品种资源圃”,2012年1月,占地约12公顷的梅品种国际登录园建成开放,这是国际上唯一具有花卉品种登录权并集中展示所有登录品种的专类园;锡惠公园是正式获封的“中国菊花品种资源圃”。此外,鼋头渚风景区的樱花、花菖蒲,梅园的郁金香、桂花、木槿花,蠡园的荷花、桃花等特色花卉的保护与发展在全国也有一定影响。

整合区域资源,争取市场话语权,滨湖大有可为。作为滨湖区重点打造的花卉产业种地,九龙湾生态农业示范园“太湖花都”,适逢其时,有望成为种质资源保护的承接地。据了解,目前,该园的花卉交易中心(无锡花市)、花木展销中心已建成并初显成效,同时,注重上游研发,积极与北京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及山东省林木种质资源中心对接,努力引进优质资源与专业团队,2013年无锡吴越花卉苗木研究所正式挂牌,建设花卉种质资源库的实力大增。区农林局有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库如能建成,无疑可进一步构建区域花卉苗木新品种自主创新平台,打造滨湖及无锡特色花卉品牌。

就国家级花卉种质资源库建设,众专家也给出了不少中肯建议。杨焕明认为,应引进更多的花卉种质资源,通过发展花卉这样具有较高经济利益的高效农业,带动区域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国家林业局场圃总站站长杨超指出,要加强研发,重点在几个品种,尤其是本土品种上做精、做特,打出品牌,并做好长远规划。瓦赫宁根大学校长Aalt Di jkhuizen表示,产业发展要以科技研发为突破口,其主力军是企业,应积极调动企业的科技研发、人力资源和资本积聚的优势,重点将基因技术和IT技术应用于农业产业领域。同时,要充分考虑市场经济环境、消费者需求等诸多因素的制约。熙可集团总裁朱演铭则建议对花卉种质资源库的定位、太湖花都的商业模式、产业发展中的政企关系、人才培养规划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并明确方向。 (冷风)(责任jianxi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