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特色香辛饮料作物产业技术研究与示范”等三个科研专项通过验收
4月11-12日,我院3项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项目通过了农业部组织的会议验收。张万桢副院长出席验收会。
参加此次验收的3个项目于2009至2013年实施,分别是由我院香饮所牵头的“热带特色香辛饮料作物产业技术研究与示范”、椰子所牵头的“椰子产业提升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和环植所牵头的“由尖孢镰刀菌引起的作物土传病害综合防控技术研究”,联合中国农大、海南大学、云南热作所等全国30多家科研单位和高校共同承担。
验收会现场
“热带特色香辛饮料作物产业技术研究与示范”对制约香草兰、胡椒、咖啡3种作物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和瓶颈问题开展了技术攻关,集成了配套技术体系,并通过示范与辐射推广,整体提升了产业科技水平,对促进热带特色香辛饮料作物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项目实施期间,筛选优异种质39份,通过审定/登记品种8个;制定养分管理方案7套;筛选高效栽培模式10种;收集主要病虫害标本76份,筛选出安全高效农药19种;研发新工艺2套、新产品2种、新设备5套,建立中试和生产线4条;研发质量安全检测技术6项;构建了智能专家系统1套。制定部颁农业行业标准3项、送审农业行业标准2项,海南省颁布地方标准23项;获授权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4项;通过鉴定成果6项;获各级科技奖励9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项目实施期内,建立示范基地10个,面积319公顷;培训技术骨干和农民3390人次;推广新品种8个,面积2000公顷;辐射面积2.2万公顷,经济效益显著,极大提升了行业科技发展水平。
“椰子产业提升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 对制约椰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和瓶颈问题开展了技术攻关,集成了配套的技术体系,并通过示范与辐射推广应用,整体提升了椰子产业科技水平,对促进椰子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项目实施期间,通过海南省审(认)定和国审品种共3个,通过成果鉴定7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成果奖9项,获授权专利29件,制订部颁农业行业标准4项,送审海南省地方标准7项,制定企业标准37项。选育的文椰2号、3号、4号新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在热区多个省份示范推广面积12万亩以上;开发形成的椰子油、椰子汁、椰纤果、椰子蛋白、椰衣栽培介质等产品在40多家企业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形成的椰心叶甲生物防治技术在热区多个省份大面积推广应用。以上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建立各类示范基地32个,示范推广面积达61.8万亩,新增经济效益1.81亿元,显著提升了行业发展水平,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
“由尖孢镰刀菌引起的作物土传病害综合防控技术研究” 开展以抗病品种选育为主,结合安全种苗、生态覆盖、生物防治等综合防治技术体系研究,首次建立了香蕉枯萎病抗性筛选平台,解决了香蕉抗枯萎病种质资源鉴定评价的难题;优化了瓜类和茄科作物嫁接技术,降低了生产成本,突破了抗枯萎病嫁接苗产业化的技术瓶颈。明确了我国6种作物枯萎病的发生危害规律,首次研发了4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枯萎病菌快速检测和监测技术;建立了香蕉、甘蓝和大豆3种作物枯萎病的高效抗性评价体系,并测定了近1000份香蕉、瓜类、茄科、大豆、甘蓝等种质资源的抗性,选育了抗病品种9个,其中“中甘96”是我国首次育成的抗枯萎病的甘蓝品种;筛选获得了有一定防病效果的生防菌115株,其中6株高效生防菌进行了中试生产和应用示范;。研发并集成了香蕉、西瓜、甘蓝、大豆和茄科蔬菜枯萎病的综合防控技术5项;建立了24个防控示范区和14个试验基地;累计示范面积约17万亩,辐射面积超过1000万亩。项目形成轻简便技术15项、集约化生产技术5项;审定新品种9个,其中国家认定品种3个;研发微生物菌肥(菌剂)产品4个;制定行业标准3项、地方标准2项;获得省部级成果奖5项;获授权专利18件;举办培训班 450次,培训技术人员 380 名,培训农民43815人次。项目成果显著提升了我国作物枯萎病的防控技术水平,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