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创新如何对接农业产业化?
两年来,山西广灵荞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马仙荷几乎就忙了一件事情:找钱。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后,荞宝公司陷入产能闲置窘境:没有流动资金,农民惜售荞麦。
两年来,做中国荞麦行业老大的企业愿景就这样被束之高阁。找钱还贷、还贷找钱成为企业的主要工作。这个1965年出生于西子湖畔的如花女人早已被塞外的风沙吹去了姣好容颜。
当然,荞宝公司遭遇的也不全是坏事。今年,该公司启动了将山西苦荞茶送到天上的销售战略,让坐飞机的高端人群喝上山西的杂粮饮品,并与东方航空公司签署了合作意向;将山西苦荞壳送到海上,让辽宁号航母、大同号驱逐舰用上可以防潮的苦荞褥垫,与全球做杂粮的台湾钰统公司签订了合作意向,首批荞宝的荞麦米已经抵达宝岛。
荞宝公司行走在美好前景与现实捉襟见肘的夹缝里,突围成为企业的一道坎儿。
据记者了解,陷入这一窘境的农业龙头企业在中西部地区不是荞宝一家、也不止山西一个省份。
风险产业做成了“保险”行业
肇始于2008年的煤炭资源整合,山西大量的闲余资本进入农业领域,加上国家对固定资产投资的政策倾斜,山西催生了一批像荞宝这样的投资拉动型农业企业。
2009年,山西省为了鼓励社会资本向农业领域投资,启动了“513”农产品加工工程。所谓“513”工程,就是按照省、市、县三级总体规划、分层次推进、重点扶持的原则,在现有农业产业化国家级及省级龙头企业、全省资源型企业转产和招商引资企业中选择50个左右,作为省级梯队重点培育,市级梯队100个,县级梯队300个。
“513”工程通过扶持加工企业,重点打造山西粮食、禽畜、乳品、果品、蔬菜、薯类、油脂、中药材八大产业链。山西农业产业化迎来了高速增长时期,每年几乎以25%的速度增长。
由于基地建设的速度没有与加工产能的发展速度协调发展。山西农产品加工部分行业像生猪、肉鸡屠宰、杂粮加工等已经存在不同程度的产能“相对过剩”。
加之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特性是季节性收购、全年生产,流动资金占用比例很大。两年来,荞宝公司与农户签约优质苦荞种植面积达6.5万亩。为了不给农民打白条,及时给付农民售粮款。去年,该公司企业大量的资金被原料收购占用,资金周转困难曾导致在该公司打工的农民工半年发不出工资,在县委政府的支持下才勉强渡过难关。
与其他企业相似,荞宝公司流动资金贷款难,一是抵押难、担保难。今年有一家股份制银行看好荞宝公司的前景,授信3000万元,在抵押物上胶着了好几个月,先是说抵押物土地上无建筑,风险大,后来找了一块有建筑的土地抵押,又被告知,风险更大。荞宝公司找了一个担保公司,担保公司又要求反担保。
企业正是因为无担保能力,才找担保公司,担保公司既要赚担保费,还要风险再转嫁。
其次是银行贷款周期一律化,缺少灵活性。近年来,金融机构求稳健的作风成为潮流后,“先还后贷”开始成为银行一条铁律。流动资金贷款短期制和先还再贷成为企业为银行打工的魔咒。
企业尤其是农业龙头企业存在经营周期长的特点,不贷,企业难关过不去,贷了,进入还贷期,流动资金对企业的发展效能刚刚凸显,这个时间抽资还贷对企业损伤更大,只好借钱倒贷,这下激增了小额贷款公司的业务甚至催生了民间的高利借贷。荞宝公司曾为了倒贷,使用2100万元资金两天被索要利息30万元,马仙荷只好望钱止步。
雁门关外一家农业龙头企业主曾经以3分利息贷款4500万元,一年后企业再度陷入半停产状态。
金融产业本来就是风险产业,丰厚的利润也来源于风险的不确定性。可是,在现行机制下,中小企业特别是农业龙头企业成为银行业的弱势下游,不仅要支付高额的利息,还要再被转嫁风险,银行成为了旱涝保收的“保险”产业。
倒逼银行贷款调结构转方式
2009年,山西省启动的“513”农产品加工工程,其中金融支持政策有对龙头企业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贷款一并予以贴息扶持。到2012年,山西省政府10大强农惠农政策明确:整合5亿元对龙头企业项目贷款予以贴息。执行时,该政策改为只对龙头企业固定资产贷款予以贴息,导致了很大一部分资金无法发挥效能,2013年这一政策开始部分恢复。
随着固定资产投资完成,农产品加工业由投资驱动型向销售驱动型转变,才能提高对农民的增收贡献率。销售驱动性对流动资金贷款的要求越来越大。但是没有迹象表明,金融服务在这一领域有所改变。
十八届三中全会结束后不久,记者在山西朔州采访期间,山西万澳富牧业公司董事长薛有平深夜造访,谈到了该市怀仁县羊产业的崛起和对农民增收的强劲拉动,但是更多的话题是,他的集体土地什么时候可以抵押,他和周边企业联合担保可否贷款。
薛有平说,山西怀仁产业发展态势很好,流动资金贷款成为屠宰产能释放的门槛,因为收购羊资金不足,已经成为加工不足的主要原因。他的企业已经无法享受到足够的政府层面为固定资产贴息的政策红利,他建议不如将贴息资金变身担保资本金,为龙头企业解决担保难题。
金融创新关键在哪里?有着三个地市人民银行行长阅历的山西省农信社副主任张转芳面对记者的提问说,农业龙头企业的市场感觉是对的,银行业不仅仅要创新还贷方式,还要创造不同的流动资金贷款金融产品。比如长期型底垫流动资金,如3个月、9个月、15个月的灵活性贷款与企业的融资需求相匹配。
此外政府也要尝试创新开拓抵押担保范围,让企业的资产变身为资本,成立担保、再担保公司,鼓励企业参股探索财政支农资金在资本市场上撬动更大资本进行可持续滚动发展。
显然,政府创造融资环境、银行调整贷款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已经成为农村金融创新的民心所向。(生物谷Bioon.com)
(责任Shusheng.q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