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长赋部长在农业部科技委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今天,我们召开农业部第八届科技委换届暨第九届科技委第一次全体会议,共商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大计,主题重大、意义深远。在此,我谨代表农业部,向长期以来奋战在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教育、管理一线的同志们表示感谢和慰问!按照议程,我向大会做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过去五年的主要工作
五年来,全国农业科技工作者紧紧围绕中心工作,落实“科教兴农” “人才强农”战略,在推动实现粮食生产“十连增”、农民增收“十连快”的过程中,充分发挥科技的引领、支撑和保障作用,为实现农业农村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做出了积极贡献。科技委委员积极参与农业科技发展战略、规划及重大问题的研究和咨询论证,为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推广应用农业科技成果,提供了重要决策参考。
一是攻克了一批农业重大科技难题。五年来,广大农业科技人员围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积极开展协同创新,攻克了一批农业重大科技难题,有力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建设。2013年底,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2%,提前实现了“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这其中,科技委委员们在各自领域内都发挥了骨干带头作用。在育种方面,首次构建了水稻、小麦、玉米、棉花等种质资源“分子身份证”数据库,建立了超级稻、转基因抗虫棉、双低油菜、矮败小麦、杂交大豆等高效育种体系,超级稻的产量加权平均亩产达到926.6公斤,推广面积1.2亿亩以上;转基因抗虫棉累计推广2亿亩,国产转基因抗虫棉品种所占份额已达99%以上。在动植物疫病防控方面,创新了重大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研发了禽流感、猪蓝耳病等一批动物疫苗,保障了农业健康稳定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在农业装备方面,加强了农业机械装备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关技术研发推广,加快了主要农作物薄弱环节机械化步伐。2013年我国农机总动力超过10.6亿千瓦,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59%,其中玉米机收水平超过49%,水稻机插水平超过35%,分别比上年提高6.5和3.3个百分点;实现200马力以上大马力拖拉机及配套机具国产化,一大批增产增效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机械化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和应用,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了重大跨越。在资源环境方面,开发了克服土壤连作生物障碍的微生物有机肥及其新工艺,建立了环保型肥料控释技术新工艺,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有效降低了环境污染。
二是提供了稳粮增收、防灾减灾科技支撑。农业科技人员积极参与推进良种良法配套,开展育种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探索形成了180套具有区域特色的三大作物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创新了作物高产高效理论及关键技术,特别是随着整建制推进粮棉油糖高产创建,启动粮食增产模式攻关,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深入开展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研究,动物疫病与动物源性人兽共患疫病防控等技术取得突破,增强了农业生物灾害有效应对能力;推进GPS、遥感等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改善了农业生产经营条件;推动修订了《农业技术推广法》,大力推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特别是2012年中央1号文件出台了“一个衔接、两个覆盖”的政策,基本建立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技推广机构,使得农业公共服务能力明显增强;积极参与测土配方施肥、科技进村入户等科技专项活动,参加全年全程科技服务和全国稳粮增粮科技大会战,深入生产一线及时做好指导服务,推广应用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实用技术。这其中,科技委委员们发挥了重要的率先垂范和引领带动作用。
三是开展了一系列农业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围绕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科技委委员们积极参加由我部及各级地方政府组织的调研,聚焦农业科技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对产业技术和经济发展新阶段、新趋势做出分析判断,参与制定发展规划,提供咨询建议。比如,在2012年中央1号文件形成过程中,部分委员参与我部组织的农业科技发展重大问题调研论证,推动出台了一系列打基础、管长远、含金量高的政策,明确了农业科技的定位、发展方向,确立了农业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发展的方向与重点,为加快我国农业科技进步提供了重要决策参考。又如,科技委委员参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重大问题的调研,积极建言献策,为规划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再如,为促进转基因技术的科学健康发展,许多委员秉持严谨务实的态度,通过网络等媒体渠道、编写转基因科普教材等方式,为公众答疑解惑,积极参与科普宣传,客观正面地传播转基因技术基本知识。
四是培养了一大批农业科技人才。农业部采取一系列改革举措,想方设法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与内外部条件,包括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推进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建设,加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及农业重点实验室体系建设,推进转基因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及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在此过程中,科技委委员既是人才队伍建设、基地建设、平台搭建的主角,也充当了慧眼识才的伯乐角色。委员们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搭平台、带团队、指路子、育新人,团结带领全国同行专家,活跃在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人才培养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第一线,付出了艰辛努力,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新时期农业科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农业现代化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稳粮增收的任务依然艰巨,破解资源环境约束、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科技创新任重道远。
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迫切需要农业科技实现新突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农产品消费需求刚性增长,资源环境压力不断加剧,未来我国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求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在保障数量供给的同时,还要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我国有13多亿人口,如果粮食出了问题谁也救不了我们。今后任何时候,中国人的饭碗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饭碗里主要装我们自己的粮食,坚持数量质量并重。无论是保数量供给,还是保质量安全,根本要靠科技进步。只有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才能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二是解决“谁来种地、怎么种地”问题,迫切需要农业科技实现新突破。目前,我国农民工总量已超过2.6亿,农村劳动力结构急剧变化,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出,今后“谁来种地、怎么种地”已成为绕不开的重大问题。农业生产经营的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已是大势所趋。近年来,我国耕地流转面积稳步增加,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形成和完善,带动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技术需求发生转变,必将对省时省工的轻简型技术及农机农艺相结合的农业品种和装备产生迫切需求。解决“谁来种地”问题,还迫切需要培养一批新型职业农民,以便熟练使用先进实用的农业机械和技术。
三是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农业科技实现新突破。农业丰收延续的时间越长,各种资源要素绷得就越紧。长期以来,我国农业依赖于资源高强度开发、生产要素高度集中的数量型增长模式,在实现保供增收目标的同时,也造成对耕地、水等资源的过度开发,支撑粮食安全的农业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要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开展农业清洁生产技术示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现代农业。
四是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迫切需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新突破。农业国际竞争的核心是科技竞争。只有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才能跻身世界农业强国之列。去年,我国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的进口量已超过1000万吨,大豆、油菜、棉花等作物对外依存度高达60%以上。我国农作物种业、畜禽良种、农机装备制造业等也面临着跨国公司的巨大冲击。要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亟须加强农业基础性、前沿性科学研究,抓好生物技术特别是优良品种培育,提升在生态农业、设施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领域的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
三、新一届科技委工作的主要思路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并对涉及农业农村领域的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加重视和依靠农业科技进步,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要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李克强总理强调,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进步,坚持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把农业科技放在整个科技工作的优先位置。这为我们做好农业科技工作指明了方向,增强了信心。我部把加快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与深化农村改革作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两大动力,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关键举措。我们要紧紧抓住机遇,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准确把握中央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和农业科研体制改革的精神,加快推进农业科技改革发展各项工作,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有力支撑。
农业部科技委是在部党组领导下,实现农业科技决策规范化、科学化、民主化的最高咨询、参谋机构,是农业系统各学科领域的高层次专家组合,是团结、联系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借此机会,对新一届科技委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提几点意见。
第一,科技委要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要紧紧围绕“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两个持续提高”的目标,以产业发展为主线,突破一批农业基础理论,攻克一批农业高新技术,为稳粮增粮、防灾减灾提供技术支撑。要适应粮食需求刚性增长的基本国情,推进良种良法配套,着力开展育种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加快培育农业新品种,建立完善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要求的技术体系,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要适应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的基本状况,推进生产生态协调,着力突破耕地质量提升、非耕地农业综合利用、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能源化利用、生态脆弱区特色农业发展,以及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产要素长期监测等,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特别是要推进秸秆与规模化养殖畜禽粪便的资源化能源化利用,兴利除害、变废为宝,既实现农民增收,又改善农村环境。要适应农村务农劳动力数量减少、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新态势,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强化农业机械与装备研发,加快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畜牧水产养殖关键环节机械化步伐,特别是甘蔗机收、油菜机械化移栽和收获、棉花机械化收获机械等薄弱环节,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要启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培养一大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要适应我国农业灾害多发频发重发的新特点,推进增产增效并重,加强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研究,提高农业抗御自然风险能力。要适应对质量安全越来越高的新要求,着力强化优质高效种养技术研究,开发绿色安全农业投入品,研发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测、预警与控制技术,提升农产品安全生产和监管技术能力。
第二,科技委要成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智囊库”。本届科技委委员来源广泛,代表性强,既有德高望重的院士、各学科的战略专家,农业系统和科研院校的领导干部,也有在一线工作的专家代表及来自不同领域的企业家代表,人才济济,阵容强大,可以说是农业科技的高级“智库”。科技委要紧紧围绕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对现代农业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业科技发展方向等重大问题加强调研,积极建言献策。农业部各对口专业司局,在重大的行业问题研究、政策制定、项目规划、实施和评价等方面,都要主动请科技委委员咨询论证和审议评价。科技委自身也要发挥好组织网络优势,及时准确地把委员的个体智慧凝练升华为集体智慧,为各行业发展当好参谋助手。
第三,科技委要成为农业科技后继人才的“孵化器”。新形势下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要将农业科技研发、农技推广服务与人才培养结合起来。科研推广单位要定好位、站好岗,立足国家区域农业科技应用,开展科技创新型和推广应用型人才培养;高校要面向农业农村经济主战场和农业生产一线,充分发挥教育资源与优势,积极培养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服务人才;农业企业要加大科研投入和人才培养力度,加快与科研单位的联合与协作,逐步成为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平台。科研单位和高校要主动加强与企业的紧密型合作,下功夫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问题。同时,要充分发挥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重大科技专项、行业科技攻关、重点实验室、农业科研杰出人才计划等对人才培养的作用,促进人才在实践中成长。加大对农业科技领军人才的支持力度,大力推进实施中国农科院农业科技创新工程、中国水科院“5511人才工程”、中国热科院“十百千人才工程”,支持各地加强农业科技教育等领域的人才培养,发挥人才引领作用,培养、吸纳、集聚一批国内顶尖、世界一流的农业科学家队伍。科技委委员要传承老一辈科学家献身农业、报效祖国、诚信守责的高尚品德,发挥自身的影响,带动周围的年轻科技人员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四、创新科技委工作机制
根据新形势、新要求,本着便于工作、精干高效的原则,我们对科技委组织结构进行了调整,由上一届的10个专业组调整为现在的发展战略与产业经济组、种植业组、畜牧兽医组、渔业组、农业工程组、资源环境与农村能源组等6个专业组。下一步,科技委应建立以下工作机制:
一要建立着眼于发展大局的战略导向机制。要按照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构建的总体要求,跟踪世界农业科技发展趋势,结合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确定今后一段时期发展战略,并根据农业发展形势和战略需求变化,适时对优先发展领域进行动态调整。要树立问题导向,针对优先发展领域,凝练若干核心科技问题,组织各领域专家在综合性交叉领域开展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或应急性研究。
二要建立促进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的产业发展导向机制。通过专业组的活动,促进科技与生产的结合,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引导企业积极开展农业科技创新。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大联合大协作,建立跨部门、跨学科、跨领域联合攻关的组织机制,上中下游紧密衔接、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实施机制,形成科技与生产紧密衔接、优异科技资源与优势产区紧密对接、中央与地方科研力量上下贯通、不同区域和不同学科专家协同创新的农业科技发展格局。科技委专家要面向生产一线,面向市场需求,面向广大涉农企业、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研究确定科技创新的方向和技术路径,研究推广有用、管用、适用的科技成果。
三要建立针对突发事件和重大事项的快速反应机制。各位委员多是各领域的领军人物,要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社会敏锐性,提高对突发性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对可能出现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极端自然灾害,提前制定工作预案,开展预测研究,及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要带领年轻科技人员和基层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了解实际情况,面对事关重大的紧急情况,能够迅速开展研究,在最短时间内提出有价值的政策建议和技术预案。
四要建立发挥专业组和委员两个积极性的双向互动机制。加强各专业组及委员间的沟通联系,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活动。建立科技委工作联系平台,及时传递宏观政策及工作动态,使委员们了解和掌握科技委的工作进展和成效。委员们也可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对科研、教学、生产、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向科技委提出意见建议。通过双向互动,增强科技委的工作合力。经常性的工作要以专业组为单元,根据实际需求,适时组织调研、研讨,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科教兴农,任重道远。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持科技为国家战略服务,为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服务,务实进取、开拓创新,扎实推进农业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为建设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做出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