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越图说转基因


潘帕斯草原平得像一面镜子,上面种满了大豆,阿根廷从96年开始种植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不但节约了劳动力,减少了其他剧毒除草剂对环境的污染,还使得免耕法迅速普及至超过九成,大大增加了土壤有机物含量和生物多样性,在把亩产提高3倍的情况下保护了阿根廷的环境,这才是农业的未来。




从布宜出发,沿着南美第二大河Parana河逆流而上400多公里,左岸出现了一连串农产品码头,装运的大都是转基因大豆及其衍生产品,比如豆渣和豆油等。中国每年从阿根廷进口大约1000万吨大豆和豆油,需要航行35天才能到达目的地,阿根廷政府抽取三分之一的出口税,即使这样人家还能赚钱!



这位巴西农民名叫Rogerio Pacheco,原本是个电气工程师,今年种了800公顷土地,三分之一是大豆。因为采用了最先进的种植技术,平均每公顷能收4.3吨大豆(中国平均1.8吨),按照今年的收购价可以卖得5300巴币,扣除1000巴币的成本,每公顷净赚2200美元,相当于每亩地赚150美元。


保障粮食安全不等于禁用国外种子,因为绝大部分种子都是在国内生产的,想封锁都没门。开放种业竞争的结果是,巴西阿根廷大部分种子都是本国企业生产的,因为他们有最适合本国国情的种质资源,只是通过授权的方式引进跨国公司研发的Bt基因或者抗除草剂基因而已。(图为巴西的种子科研人员)


作为南美大豆的最大进口国,中国对于南美农业政策的影响是很显著的。比如一种同时具备抗虫和抗除草剂叠加性状的转基因大豆早在2010年就被巴西政府批准了,但中国直到去年才批准,巴西农民被迫等了3年。当然最可怜的还属中国农民,只能用落后的技术,而中国的豆腐消费者就得多吃杀虫剂。


农业的特点决定了土地面积如果太小的话很难挣到钱,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阿根廷很早就完成了土地兼并,比如这家私人农场的面积是8000公顷,雇佣了一批专业的农业技术人才负责经营管理,完全像一个企业在运作。当地人告诉我,阿根廷农业从业人员的平均素质世界第一,比美国还要高。

从业人员的高素质使得阿根廷农场的技术含量名冠全球。这家农场从70年代开始种大豆,当时每公顷只能产1吨左右。80年代最早开始试行免耕法,土壤肥力保持得非常好,如今每公顷可以产4吨大豆,成本控制在400美元,所以才能在运输距离如此远,政府又抽35%出口税的情况下还能挣到钱。





家乐福超市是法国反转运动的发源地,我在巴西的家乐福超市找到了家乐福品牌的豆油,标明非转基因,价格高一点点。阿根廷不要求标识,所以在阿根廷超市里找不到转基因的字样。阿根廷主管转基因审批的农牧渔业部副部长Lorenzo Basso认为,在民众对转基因安全性有误解的情况下不应该标识。














巴西要求含有转基因成分的食品必须用字母T标明,我在巴西超市看到了大量带有这个T标志的食品,比如豆油蛋糕玉米片沙拉酱玉米粉和宠物食品等。不过,巴西国家生物安全技术委员会(CTNBio)前主席Flávio Finardi告诉我,这个政策失败了,一来巴西老百姓不在乎,二来不少厂商作假,没法查。


巴西农业现代化的最大功臣是下图这位爱搞笑的Roberto Rodrigues,他是卢拉总统的第一任农业部长,今天花了一个小时向我详细描述了当年那场惊心动魄的斗争,充满了各种有趣的细节,仅仅这个故事就值得大家买一本三联了。他的结论是,这是底层农民的抗争和上层领导人强力推动的结果。


巴西2005年成立了一个专门机构CTNBio,负责审批所有的转基因产品。该机构由27名成员组成,全部是各个相关行业的博士,奉行的审批原则更接近欧洲(也就是更严格),但最终依靠简单多数票决定成败,避免了欧盟的扯皮。图为CTNBio现任主席,圣保罗大学营养学系教授Flávio Finardi博士。

巴西不歧视外国企业,只要你在巴西设厂,雇佣巴西员工,就和巴西本土企业一视同仁。巴西也比较尊重知识产权,跨国种业公司一方面可以自由地在巴西卖自己品牌的种子,一方面也可以把自己的基因授权给巴西本土公司,然后收专利费。中国这两条都不具备,直接导致中国的育种技术越来越落后。

巴西农民原来主要种咖啡,上世纪70年代末一场天灾毁掉了巴西咖啡,于是在巴西的日本侨民开始种大豆,没想到收成非常好,大豆很适合巴西北方高原贫瘠的土地。从此巴西农民改种大豆,并称其为“上天赐给巴西的礼物”、“巴西黄金”。去年巴西一共出口了4270万吨大豆,70%出口到了中国。

10年前巴西大豆平均产量2.3吨/公顷,当时巴西政府拒种转基因,巴西南部农民偷偷从阿根廷偷种子,称其为“马拉多纳”。巴西政府眼看禁止不住,便修改政策,批准了一批转基因大豆。目前巴西92%的大豆为转基因品种,孟山都占了92%的份额。去年巴西大豆的产量是3吨/公顷,中国为1.8吨/公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