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技术进步太快了

后记:技术进步太快了

由于工作关系,科技人员时不时会写一些专题调研报告和政策建议,提交给政府机关,每一次中央机关都会正式回函,通知所在单位。这体现了互相尊重。

今年315我不得不公开《揭穿一个忽悠人的错误标准》这个报告,因为没有得到回应,另一方面,这件事被太多人诟病。水平低,却又不讲道理。现在,某机构仍然不慎重地以所谓指纹“标准”否定个别参试品种,或者放纵剽窃育种。这两者同时存在,不过人们看得见的是被否定,而不太注意剽窃育种那一边。(有损国家机关的声誉,恕我不举例子)

这个问题要两说着。如果育种者改良自己的某个品种,一般会在功能基因序列发生变化,但没有被某赵氏在功能基因之间的简单重复序列找到两个对生物进化和品种选育均属中性的SSR位点差异,于是被毫无道理地枪毙掉。愚蠢无能者决定了功能差异的生死价值。但我劝育种者不要抱怨,不如把这看成是天大的好事,那意味着你可以用新品种取代老品种而不必重新审定,这不正好么!商业育种就该这么做!我国品种管理原本不允许中国企业和育种家这么做,现在却留下一个大漏洞,正好遂了商业育种的天愿。这当然不是理智的选择,而是愚蠢遂了天意。但科研机构要想再申请一次新品种保护,额外卖钱就行不通了。甘蔗没有两头甜,能从种子市场延续赚钱就算可以了,别再想从技术市场赚双份钱。某跨国公司当初不该争辩,糊糊涂涂地用新品种顶着335的帽子继续赚钱,那得节省多少市场开发成本!可老美较真,维护了真理,对自己却很不利。这纯属灰色幽默。

怎么是灰色幽默?因为分子指纹检测遇到障碍,常规DUS测试却能给出可靠结论。当然,全基因组扫描技术给出的结果更可靠。所以它噎人呐。一个愚蠢无能的某赵氏把大多数人整得没脾气,而懂行的人却不吭声。

我写那个报告的时候,还不确定新技术能否取代SNP,现在新技术越来越成熟。不但SNP芯片技术趋于成熟,更先进的技术也开始走向分子育种,且操作简单,成本低廉。高收费的世界第一数据库和标准早就过时。重要的不在于技术过时,因为过时的技术只要可靠,仍然可以使用和依赖,问题在于它不可靠,尤其2个位点(等位基因)差异的临界值标准很不靠谱。且不说每一个SSR位点上可以有一二十个甚至更多等位基因的差异。后来有人说,两个位点差异不够,3个怎样,5个怎样?我建议提这个建议的人听一听专家怎么说,然后动脑子想一想可能的后果!如果事情那么简单和绝对,就不需要科学家了。

(注:在不同场合,基因和基因概念不一样。分子生物学里基因位点的概念与以往普通遗传学里的基因概念不一样。等位基因的概念也不一样。这在实践中要注意体会和区分。)

本文题目有点含糊。新技术发展太快,这是事实,但旧的技术只要可靠,哪怕成本高些,仍然可以信赖。某些传统化学分析技术效率低,但是比现代测试技术更可靠。问题是某赵氏的分子指纹标准一开始就有硬伤,就不可靠。DUS测试就比某赵氏的指纹标准更靠谱。小小的官僚主义没人敢惹,但大家的软态度却也说明问题。这样下去,还有什么公信力?

除了硬伤以外,对结果的解释不客观,随意放大结论,随意决定品种的命运,这属于哲学思想的错误,如果扣个帽子,那叫主观和唯心。至少是不符合自然科学的逻辑。如果不戴帽子,那叫自以为是。这里说的是科学和技术问题,至于给人留下的其他印象就不提它了,以免结下私仇。

作为管理部门来说,原本十多年前的一件小事,却至今没有处理好。解决这件小事,其实一点都不难。但首先要防腐败,才能解决这类小事。

从另一个角度来认识这件事,折射出我国三千多年的传统文化(尤其语言和文字表达)中缺少逻辑思维的支撑,甚至用扭曲的意识形态压制正常逻辑,这需要引起反思。我们这些上了些年纪的人,长期被传统文化桎梏和被意识形态扭曲,想改也难。青年科技人员要攀登科学技术高峰,或者在商场拼搏,或者宦海求生,就必须尽早学习和接受普适的逻辑思维方式。要识破双重利益集团如何犯浑,以偷换概念来取代逻辑思维。恕我这里只讲逻辑,不讲其他话题。

中国玉米界发生的许多怪现象,寻根究源,都与科技人员和管理者的思想方法有关。我们只要看一看多个杂种优势群的“理论”,高杆大穗晚熟稀植和高风险的育种方向,“走猫步”,“狗熊掰棒子”,超级育种,强优势育种,大品种情结,精品战略,永恒主题论,哪一个符合科学逻辑?哪一个与世界主流接轨?又有哪一个能与科学原理挂上钩?还是听听专家的意见,别再搞官僚那一套了。

中国传统文化以它的博大精深和耀眼辉煌长期阻碍了社会进步,更阻碍现代文化与科技进步。十九世纪是欧洲主宰世界,上世纪是美国引领世界,有人说本世纪该轮到亚洲世纪,甚至说中国世纪。我不认同这个观点。中国文化要想走向世界,发展和同化现在仍然先进的西方文化,必须先用现代生产力和现代科学技术改造自己的社会,改造自己的文化。连普适的价值观都不敢承认,中国文化就没有能力去改造和同化别人。

(315打假,我在博客分段上载了长篇文稿,本质上是打假或纠正一些错误。这些文章需要慢慢消化。关键是管理问题,而背后驱动力却是利益取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