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科院与8家企业成立公司

北方网,2013-03-25

“中国农科院作为国家农业科研的排头兵,当然要在发展种业方面带个好头。”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所长万建民介绍说,2012年,在农业部种子管理局等部门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与北京德农种业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共同成立“中玉科企联合种业技术公司”,通过协同创建种质资源鉴定与创新平台、生物技术育种研发与应用平台、品种联合测试平台,共担投入、共享成果,共同推进种业技术创新。

据了解,通过科企合作率先建立了“玉米种质资源研究与创新技术平台”,促进相关企业种质资源引进和基础材料创新。与此同时,通过培训会、工作落实会、田间展示会、电话会、人员互动和电子邮件沟通等形式与措施,积极推进科企合作,在东北区、华北区、黄淮海区5个地点种植优良自交系、新材料、优异种质资源150份,联合评价种质资源和育种材料。通过田间展示和纸质材料向各企业介绍材料,供企业选择优异资源,协同推进了种子企业育种创新能力。

玉米品种联合测试是评价新品种特征特性的关键措施。2012年,联合测试体系建设联合试验点160个,其中黄淮海夏玉米区60个、东华北春玉米区60个、东北早熟玉米区20个和东北中早熟玉米区20个,基本覆盖了我国东华北和黄淮海主要玉米种植区。

联合测试组制定了科学的试验方案,实施详细的试验设计、病虫害检测与田间操作调查记载方案。各承担单位按照方案统一标准严格收获测产,综合田间考察、病虫害鉴定和测产结果,确定晋级品种。玉米品种联合测试体系通过合理试点布局、严格试验设计、高标准操作规范,开展规模化的品种联合测试,为筛选优良新品种提供了基础。

2012年,通过组织规模化玉米分子标记育种培训,促进了“8+1”企业对现代生物育种技术的认识。针对东华北春玉米区和黄淮海夏玉米区育种需求,重点开发了抗玉米丝黑穗病、灰斑病、矮花叶病和粗缩病基因的分子标记及检测技术。

万建民表示,下一步将针对种子企业育种需求,联合申报安全评价试验,联合开展抗虫玉米种质创新与育种工作,推进种子企业育种创新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