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摇篮”“犯规”谁之过?


3月30日,转基因作物违规试验的曝光,让种业基地南繁陷入舆论的风口浪尖。

这两天,因为转基因作物违规试验的曝光,南繁,这个位于海南省的“中国优良种子摇篮”,一下子为国人所关注。

作为全国最大、最开放以及最具影响力的农业科技试验区,南繁利用海南岛南部典型的热带气候条件,承载着各省份育种以及农业科研的重任。50多年来,全国选育的农作物新品种中,70%都经过南繁选育,每年来南繁进行育种试验和种子繁育的科研生产单位达700多家,来自29个省市区。

3月30日,海南省农业厅网站公布消息:在对南繁农业转基因作物执法检查中,发现13家单位的15个样品呈转基因阳性。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海南省农业厅在2009年和2012年的抽查中,也曾发现转基因试验未登记的问题存在。不过之前未引发舆论广泛关注。

“历年执法行动中都会检测到转基因试验作物,我们周围个别的科技人员也有过违规利用转基因作物进行试验的行为。”4月2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农业部农作物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黄大?P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多年来,黄大?P一直在南繁做转基因试验研究。他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南繁尚未出现因违规种植转基因作物而引起的重大安全事件。然而,对于作为我国重要育种基地的南繁来说,“违规种植有着很大的安全风险”。

对此,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正斌也指出,违规进行试验,种子来源不清楚,加之南繁地区的特殊性,可能使该地成为基因“染缸”,威胁当地育种材料的多样性和农作物生产安全。

另外,还有公众质疑:执法检查于去年12月底进行,而通报结果却在3月30日。为何执法结果要在三个月后才通报?

对此,农业厅某部门的一位工作人员向《中国科学报》记者解释说,执法检查过后,须将样品送交专家进行检测,对一个样品进行检测可能需要半个月到二十天左右,而完成对所有样品检测所需要的时间更多。此外,结果出来后还要返还给农业部进行筛选。“所以,三个月后通报结果很正常。”

对于违规试验的原因,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黄昆仑说,这很大程度上和科研人员法律意识淡薄有关。“他们觉得自己的种子是安全的,所以不登记。”

不过,有专家向记者表示,政府在对转基因作物试验的申请和研究流程方面卡得过死也是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

根据《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规定,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试验的单位在生产性试验结束后,可以向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

“一切以拿到证书为准。”黄大?P强调。对于转基因试验,科技人员或者企业如果未获得证书,或者未能按照证书中计划的地点、面积开展种植,都属于违规操作。

一位在南繁从事育种的科研人员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违规进行转基因作物试验实际上和国家管得过严过死关系很大。“不管是在政策方面,还是在经费方面,审批工作的暂停会导致正常的科研没法进行。”

而资料显示,2007年,“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批准数量为282件。然而自2012年至今,农业部没有再发布和更新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的批准。

据悉,在此次执法行动中,违规的7家单位的9个试验作物已在属地农业执法人员监督下被依法销毁,涉事单位也受到了处罚。

“这些作物可能是好几代人的心血。”对于被销毁的试验作物,一位科研人员表示很痛心。

不过,黄大?P却认为,不能以“痛心”作为违规不受处罚的理由。“关于转基因作物的法规确有需要改善的地方,但是其不能放松要求。”

对于需要改善的地方,他认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规定农业转基因生物试验一般应当经过中间试验、环境释放和生产性试验三个阶段。“作为科研人员,我们希望上述三个研究阶段能更简化些,可以加速我们的试验进程,当然,关于试验的要求标准不能有任何降低。”黄大?P说。 (中国科学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