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单季水稻育秧技术指导意见
农业部水稻专家技术指导组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培育适龄壮秧是夺取水稻高产稳产的基础。当前,长江中下游单季稻区水稻育秧工作即将全面展开。为切实做好育秧技术指导,落实育秧关键技术,全面提高秧苗质量,农业部水稻专家技术指导组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提出长江中下游单季水稻育秧技术指导意见。
一、合理选用良种,严把种子质量
要根据茬口、稻作方式、品种特性及安全齐穗期,合理选用适宜当地应用的综合性状协调的高产、优质超级稻品种。播前做好晒种、选种、浸种、消毒等工作。浸种时要与药剂处理相结合,有效控制恶苗病、干尖线虫病、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等。为提高出苗率和整齐度,旱育秧只浸种不催芽。机插秧和塑盘抛秧催芽至露白,常规湿润育秧采用破胸露白的芽谷播种,芽长以半粒谷长为宜。
二、精心选择苗床,精细制作秧板
根据不同育秧方式合理确定秧大田比例备足苗床面积。肥床旱育秧小苗移栽的秧大田比例一般为1∶30~40,中、大苗移栽的一般为1∶15~20,机插秧一般为1∶80~100,抛秧一般为1:35~40,常规湿润育秧以1∶7~8为宜。苗床应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靠近大田和水源的稻田,实现规模连片育秧。秧板一般按照畦宽140~150cm,沟宽20~30cm,沟深20~25cm的标准制作,板面达到“实、平、光、直”。为了达到雨止田干,内外沟系要配套,外围沟宽30cm、深50cm。
三、确定适宜播期,精量均匀播种
以确保水稻在最适温度范围内能够安全齐穗和灌浆结实为原则,根据品种类型、稻作方式、茬口类型、移栽时间等具体情况,合理确定适宜播期,做到“宁可田等秧、不可秧等田”,杜绝超龄秧移栽。播量选择上,旱育秧每亩秧田用种量应根据秧龄长短确定。常规粳稻,秧龄40天左右的亩播种量25~30kg,30天左右的亩播种量30~35kg;杂交稻播种量为同秧龄常规稻播种量的60%~70%。播种时做到按畦(盘)数称种、分次均匀播种,有条件的地区大力推广育秧机械流水线播种。
四、加强秧田管理,提高秧苗质量
科学运筹水分。肥床旱育秧3叶期前,保持床土湿润,3叶期后严格控水,看苗补水。机插秧和抛秧揭膜前保持盘面湿润不发白,缺水补水。揭膜至2叶期前建立平沟水,保持盘面湿润不发白,盘土含水又透气,以利秧苗盘根。常规湿润育秧落谷到1叶1心时,做到晴天满沟水,阴天半沟水,雨天放干水,保持秧板湿润。3叶期建立水层,实行浅水勤灌,促进分蘖生长。
适时适量追施苗肥。肥床旱育秧一般在1叶1心时施断奶肥,亩用尿素7.5~10kg,3叶期施长粗肥,亩用尿素7.5kg左右,4叶期后酌情补肥。机插秧一般不需追肥,但在1叶1心叶色较淡时,每亩可施用尿素4~4.5kg,于傍晚待秧苗叶尖吐水时建立薄水层后均匀撒施或浇施。抛秧1叶1心时和起秧前2~3天,在建立水层后每次亩施尿素4~5kg。常规湿润育秧要早施断奶肥,看苗巧施接力肥,重施起身肥。
及时防治病虫草害。要根据植保部门发布的信息,及时防治秧田期病虫草害,重点把握好秧田一代灰飞虱的防治,控制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的发生,同时注意兼治一代螟虫、稻蓟马等病虫的危害。移栽前2~3天要注意用好“送嫁药”,做到带药移栽。
责任高晓川